五行南是什么?
五行是古代中国基本哲学要素,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的循环运行与流动。现代考古研究表明,中国古代社会的生产工具大多是石器,所以用石头“土”来代表五行中的两行。《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这是中国古代阴阳五行的说法,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构成的,这五种元素不断运动和组合,形成了大千世界的千变万化。 《黄帝内经》也指出:“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人的五脏功能活动变化产生情绪变化,受外界气候影响而生五志。中医学理论中所说的五行,实际上就是自然界五种不同属性事物的抽象概念,它不仅是构成宇宙万物之元素,而且也是一切有机生命的构体元素。因此古人将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将生命与五行联系起来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五行相生相克原理 中国传统哲学认为世上所有的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组成的,称为“五行”,五行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关系,即相互滋生、相互促进的关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相生相克。相生的关系为:木生火,因为木材燃烧才会生成火焰;火生土,因为火焰加热才能够烧成泥土;土生金,因泥土冶炼而成黄金;金生水,因为黄金可以提炼出液体状的水;水生木,因为水灌溉培育树木。相克的关系依次为:木克土,树木根系可以吸收土地里的营养成分;火克金,金属在高温情况下容易熔化;金克木,金属切割木头比较便捷;土克水,因为洪水泛滥,堤坝可以起到阻止作用;水克火,水太多容易熄灭熊熊烈火。
《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这里的“器”指的是人体各个器官组织。人体的生理活动离不开气的推动,气的运动包括升降出入四种形式。其中升指的是阳气由阳经向阴经或脏腑、经络由表向里运行的生理过程,也就是人体的向外生长;降是指阴气由阴经循行向阳经或脏腑、经络由里向外运行的生理过程,也就是人体的向内生长发育的过程。在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中,无论是升还是降都存在一定的限度,如果超过限度就会引发疾病。例如心火应该下降至肾,使肾水保持相对的平衡,当心火不能下行时则会引发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生;肾水上济于心,当肾水不足则会出现心火亢盛的情况而导致口干舌燥等症状出现。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五行元素以及相生相克的现象。比如金与木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古代武器都是铁制成的,而制造铁所需的原料来自于木头,由此可见金属与木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金与水也存在密切的联系,金属经过制作后变成可用的器皿,这种器具能够盛装江河湖海里的各种液体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