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丁卯是什么生肖?
"丁卯"是指中国农历纪年干支的写法之一,指公元1987年的上半年(阴历闰六月),这一年是生肖属兔年,所以这三个月也称为兔月。 这种纪年法是中国民间传统记年方法,在公历和农历间交替使用,农历的单数月份叫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双数月份称二月、四月、六月、八月、十月、十二月。
以农历癸酉年为例,它的第一个月就叫“正月”,因为“正”字属于卦象字,与干支无关。而“正月”的第二个字是“春”,因为立春这个节气一般在每月的二号到四号之间,这样,整个春节就包含在“立春”节气之内了。 从“立春”开始,每个月都叫“月”,如“立春”之后的第二个节气是大寒,那么大寒所在的这个月就叫做“腊月”,“腊月”之后的下个月就叫“正月”,以此类推。 到了农历的十二月,这一年的周期算满。为了区分各个年份的十二月,古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上个月的前面加一个表示年份的称谓,这样的称呼虽然麻烦,但很实用,一直沿用至今。
具体的做法是:先确定天干地支的第一个字,然后根据这个字来推算出当年的年份。 “甲子”第一年叫“甲子”,“乙丑”第二年叫“乙丑”,依此类推。如果碰到哪一年的第一个月是农历的闰月,就要把闰月上部的天干地支取下来,放在下一年作为新一年的第一个月。 比如农历的闰六月底,一般是在阳历的七月初,这时刚进入小暑或者大暑节气,农历闰六月的大多是夏季。
十二生肖中有个丁卯年和丁卯月,这里说的丁卯就是记时的方法,即天干地支纪时法。
天干地支纪时法简称干支纪时法。干支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
天干和地支两轮依次相配,共成六十个基本单位,故也称六十干支。干支纪时法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和纪年,也可以纪月和纪时。
天干地支有10个字,12个字,怎样“两轮依次相配”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天干从甲起,地支从子起,两者依次相配,直到癸酉,一个循环完了,共10个基本单位。下一个循环是从甲开始,但要与下一个地支相配,配的是戌,下一个基本单位是乙亥。
这样,一直配到癸未后,再下一个循环就要从甲开始与下一个地支,也就是第一个地支子相配,得到甲子。因此,从甲子开始,两个循环后,基本单位又回到甲子,这时两个循环共构成了20个基本单位。
20个单位后再从乙丑开始往后配,这样又构成20个单位,共40个单位后,再从丙寅开始往后配,这样共构成60个基本单位。这时,下一个基本单位要从丁卯开始,但丁卯是61个单位,不在六十干支范围内。也就是说丁卯又是另一个干支纪时新大循环的开始。
这样看来,干支纪时可以纪许多日子和许多年代。
我国古代人不但用干支纪时法记日,也用来记月和时,还用来记年。前面提到的丁卯年就是指丁卯纪年。
其实,丁卯年是60个循环的一个开始,从丁卯年开始,一直到60个循环后又回到丁卯,这一个丁卯年到下一个丁卯年是一个循环,所以又叫“一纪”或“一元”。
用干支纪日,一天用两个字,如“甲子”,两个字表示一天。如果连续纪两日,则是“甲子”、“乙丑”,两日相配。纪年也一样。如果连续纪三年,则是:“丁卯”、“戊辰”、“己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