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绳戴左手还是右手?
一、五行的概念和属性 古人根据万物运行的规律,将世界划分成五个部分——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其中,东方与西方对应着天地之始,故称“上下”;南方与北方对应着乾坤之中,故也称“中和”;而中间的四方,分别居东南西北中的位置,故称“四隅”。 而这五行并不是简单分属五脏的符号。比如,肝属木,心脏属火,脾属土……等等这些简单的归类。而是以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推测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中医理论中,五脏(心、肺、脾、胃、大肠、小肠、膀胱)是实体的脏器,六腑(胆、小肠、大肠、三焦)是实体与空腔的混合体。它们都与五行有着或隐或显的关系。 如木生火、心属火,说明心火可以温暖脾胃,提供身体能量;水生木、肾属水,说明肾气可以滋养肝胆,令其疏泄正常;土生金,表示脾土旺盛,能够化生水谷精微,供给心肺营养;金生水,表明肺气清肃下降,可以将津液输送到膀胱,形成尿液;木克土,指出肝气条达,可以疏导脾胃升降之气;土克水,暗示脾气充实,可防止肾水的泛滥。
总之,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五脏是核心,五行则是贯穿整个经络系统的一条主线。
二、《黄帝内经》中的经络五行说 在中医学经典的著作《黄帝内经》中,已经明确了经络在五行中的归属。
《灵枢·经脉》中说:“膀胱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小腹内直行,抵会阴部,再分而上行入脊柱之内,属于肾脏;……其支者,沿着大腿内侧,进入脐旁,属于小肠。” 这里明确指出了膀胱经属水,而肾经则在水液的正常运行中起主要作用。
另外,该书在阐述手厥阴心包经时,还提到该经“气出于中指之端……”而中指属于阳明胃经,因此心又被寓于阳明经之中。 而其他经络,大多在中医学典籍中,有“起于井荥,出于络合,注于府俞,通行表里”等的描述。这种用五行配属的方法,来说明经络走向的记载,应该来说是《黄帝内经》最先提出的。
三、《针灸大成》中的经络五行说 明代针灸大师孙启玄在《针灸大成》中,对经络五行的归属又做了进一步的总结。其在自序中讲到:“欲明经络者,必先晓经脉,而行针必须根据经络”。因此在书中,他首先介绍了十二经络的位置、循行及生理功能的特征,然后在每一经络下,用五行学说来标记脏腑所属。
如图一所示,这条从手指尖向手指端的路线,就是心经的路程,它“上膈,布胸中,属于心”;而图二中,由手指根向手指尖一路放射的线条,就属于肺经了,它“从膺中外,散于胸中,属于肺”。其余经络,皆可用此法配属 五、现代研究中的经络五行说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近代医学界开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探索经络的存在。1974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用电子计算机分析了来自中国、美国和日本的3000多份电生理记录,他们发现,尽管这些数据是来自不同种族的人,却都有明显的周期性波动,而且存在着时间与空间的相关性。据此,他们认为经络属实存在。 同时,他们还认为,经络系统可能是由低级神经支配的自主神经系统所组成的网络,这个网络具有传递信息和调控机体功能的作用。
国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实验研究,都证明了经络的真实存在。 而在我国,对于经络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1986年,我国研制出了首台激光经络仪,并陆续问世了一些关于经络的生物物理学、化学和量子生物学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