鶗鴂是什么生肖?
“鶗鴂”指的是代指凶信的枭鸟——鸱鸮,即“魑魅”中的“魑”字,而“鴂”则是伯劳之意,《尔雅·释鸟》中有关于这两种鸟的记载: “鴟鴞,鸺鶹也……鸺鶹,寒鹠也……” 这似乎与十二生肖相去甚远。不过古人将黄道带上的部分星象赋予神性,认为人间的一切都受神的支配,连动物的出没也有神性的依据。汉代的《海经·大荒西经》中就记载了这样一则神话: 少皞生盘庚,盘庚迁于殷,后帝赐之玄璧,黑章服——“玄冥”之称自此而来;又命其母“司日月之行次”,也就是掌管日、月运行的规律;并授以“九鼎,重黎氏以木德王,号曰高辛氏”。在古人看来,这位“后帝”不仅改变了太阳的运行轨迹(夏历),而且也改变了日月本身的色,让阳光雨露普照大地,万物生长;还赐予君王祭祀河、洛的权力(河出图,洛出书)。这样的神祇显然不是普通的星星。 到了先秦时期,随着阴阳五行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其相生相克的属性,连星辰也是有“性情”的。《战国策·周策》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周有绝地天通之异,谓泰山鬼神用甲子日、甲午时、甲辰日出生,按甲乙丙丁四时的顺序轮流出现,所以叫“四时之序”“阴阳之别”。至于《吕氏春秋·仲秋纪》中则说: 月离于毕,俾滂沱矣。谓九月水旺之时,月亮经过毕宿而行,则大雨滂沱,水土泛滥成灾。 当然,这样神性的星象并不是每个朝代都在沿用,到了汉代以后,人们已经不再把某些星象直接赋予神性,而是把它们与五行相匹配,赋予它们相生相克的关系。
当古人看到彗星掠过天空的时候,会联想到“火形单而无翼,脾气浊而少曲”的彗星,将其命名为“彗星”或者“扫帚星”,并认为它具有预示吉凶的功能,这也是“凶信”的由来。 《隋书·天文志》中说: 彗土星,状如扫帚,长数丈,赤黄色,名曰“彗星”,见则察之,其大数可占。 小者草木之彗,大者土石之彗,赤黄浑圆而长数丈,谓之扫帚星。 土星的形状像扫帚,颜色呈赤黄色,大小有一定限度,一旦出现并且占据一定的位置,就可以占卜了。这就是土星“吉”的象征。 如果土星出现的时间与方位符合“吉”的条件,那就是好兆头;如果它出现在不好的时间或是不好的位置,那就意味着坏事可能发生: 大年十月,木在尾,彗星见于东北。此兵征伐,为众敌所克。 年月在辰戌丑未之间,土星在东方,彗星在东南。此岁恶,为疾疫凶荒。 年月在寅申巳亥之间,土星在南方,彗星在西南。此岁善,为嘉禾兴利。 古人在观察土星和彗星的同时,还要参照相应的节气和时间,才能最终确定它们的意象。不然的话,随便看见一颗星就说“这是土星啊!”那是完全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