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哪个国家队是业余球员?
说到业余,那肯定得说说我们的近邻日本了。 先来看看日本足协的经费情况 (注:2014年的数据) 从2013年U-17世界少年足球锦标赛到2016年U-23奥运队,每年将近一亿元人民币的经费,加上各地政府、企业等的配套赞助,日本足协花在足球上的钱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而与日本足协大手笔相对应的则是他们的青训体制。 在日本想要成为职业球星,首先进专业俱乐部梯队开始训练营,然后是J联赛青年选拔队和J-League U-18(也就是现在效力于横滨水手的土肥贤斗,去年从浦和红宝石加盟),最后通过J-League U-23(现效力于川崎前锋的田中碧,之前在鹿岛鹿尖)进入职业队。 而想要进J-League U-18或者J-League U-23就必须先进当地市的青年军,然后一步步往上踢,最终才有机会入选。 比如现在东京FC的主力后腰桥本武典,他是通过福冈软银的青训体系一路升上来;而上个月刚刚加盟葡超波尔图的镰田大地,则出自于仙台维加泰青训。
可以说日本足协给基层青训提供的资金支持非常到位,从教练、设备、场地、训练器材甚至是生活用品,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再加上日本各大公司、企业以及社团参与度极高,青少年选手可以充分得到锻炼,这一点和我们国内“少赛一场胜一场”的选拔机制形成了巨大反差。 除了系统外,日本的业余程度还体现在比赛时间极不固定上。
以今年亚冠四分之一决赛为例,大阪樱花客场挑战中国恒大,结果由于大阪樱花阵中的日本国脚酒井高德在开赛前受伤,导致球队不得不做出撤换球员的决定,最终导致球队1-3输掉这场比赛。 而这显然不是个例! 经常在比赛中出现因为队员临时有事或者状态不佳而替换队员的现象——虽然这种行为不符合组委会规定,但毕竟不是明令禁止。所以这也直接导致了日本队在洲际大赛中成绩的不稳定。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日本队成绩再好也改变不了他们业余的本质,毕竟足球运动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的,而亚洲其他球队都在朝着专业化进军,只有日本依然固守着所谓的“业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