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削褒贬是什么生肖?
“笔削”指的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孔子修订《春秋》一书记载的事件。
相传,公元前483年(鲁哀公十二年),孔子因鲁国执政季孙氏家中发生内乱,出逃到卫国,在五鹿(今山东省聊城市东)地方给人做饭,过着相当清苦的生活。孔子十分想念故国的亲人,想回鲁国,但又缺乏路费,正苦恼时,他的弟子端木赐(子贡)从齐国来,给孔子带来一份厚礼——一头牛和一捆干肉。 孔子的学生中有的已经做官,比如颜渊,就有“敝帚自珍”的典故流传下来;有的虽然没有做官,但家境比较富裕,比如冉有,就曾经用“千乘之众”来孝敬老师;还有的人虽然穷得叮当响,但仍然以士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比如原壤(曾参与匡扶孔子,恢复鲁国政权),就曾经被孔子责骂其“老而不死”。
端木赐却不同,他不但自己不贫困,而且还非常慷慨,经常周济别人。这次来看望老师,就是“衣缊袍,置二斗粟,辞别而去”。不过,对于老师的清苦生活,他也并没有完全视而不见,比如在老师挨饿的时候,他就曾“脱粟饭而食之”,把自带的粮食送一些给老师。 当孔子得知这位得意门生正在齐国担任高官后,不禁感叹说:“赐也,始可与言《春秋》矣!”意思是说,只有像端木赐这样有能力的人,才有资格和我一起讨论修订《春秋》。
实际上,早在鲁国的时候,孔子就已经开始与这位高徒共同编撰《春秋》了,只是当时没有条件,不能细致地展开。如今,端木赐不仅带来了《春秋》新得的资料,还带来了新得到的材料,这对于孔子来说,无疑是如获至宝。于是,二人便“坐而论道,起而习之”,一边交流探讨,一边抄录整理。 据司马迁记载,他们二人最后一共编撰了多少卷《春秋》,已经无从考知。然而,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劳动,才使得这部儒家经典世代流传了下来。 至于“贬笔削草”的意思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指他们在编撰《春秋》时,对某些言行不合规范或具有罪过的人物和行为加以谴责和批评的意思。当然,这些评价都是基于儒家的价值观进行评判的,符合儒家“为仁义”“为善去恶”的标准。 所以,这个生肖应该是鼠,因为老鼠在十二生肖里排名第一,且老鼠又爱打洞,而打洞其实就是修书、编纂书籍的一种隐喻或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