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粽子哪家好?
上海人其实很早就吃到粽子了,但是真正流行是在1975年以后。当时物资匮乏,除了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以外,其他节日是很难买到应节的食品的。所以每到端午,家里都会包很多粽子。
小时候家里的粽子都是妈妈和外婆包的,最经典的馅料是五花肉和蛋黄。五花肉要用酱油腌渍一段时间,然后蒸熟,切成小肉丁。咸蛋黄就要新鲜好吃得很了,一定要把蛋黄整个放进粽子里,这样吃的时候才能吃到流动的蛋黄沙拉!
后来生活条件逐渐转好,街上能买到各种应季食物,家里包的粽子渐渐少了。但小时候那种纯粹的味道始终让人念念不忘。于是我开始自己摸索着做粽子。先是学南方人用糯米加排骨、花生一起煮,但总是做不出想象中的味道;后来又改成加五花肉、绿豆。可是我总觉得少了一种独特而让人难忘的气息。 这几年生活越来越好,人们已经不再为吃什么而发愁,于是开始追求吃的营养和健康。超市里出现了一种新食材——江米。这种米比普通糯米更长,更白,口感也更黏。我又开始了我漫长的寻“粽”之路。最终让我满意的是五芳斋最新推出的双色粽。
里面是有两种米的,一半是糯米,另一半就是我要找的江米。而且里面的馅料也是我喜欢的,红豆沙加上咸蛋黄。 粽子煮熟后,表面会泛起一层晶莹的颗粒。轻轻咬破软韧的皮儿,就能闻到香气扑鼻而来。淡淡的甜香夹杂在软糯的米粒间,唇齿之间全都是满足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