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足手病吃什么药?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分散的疱疹,手部、足部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疹子消退后不留记录。少数病例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麻痹等,但病程呈自限性,多能自愈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埃可病毒A组4型(Echovirus A4)较为常见。
一、治疗原则 对患儿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对高热、烦躁不安、抽搐等患儿给予降温、镇静处理。
二、抗病毒治疗 对确定或疑为手足口病患儿,应密切追踪病情进展,检查有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表现。一旦诊断成立,应立即开始抗病毒治疗。
三、免疫调整及中医中药 对无症状患儿不必应用抗生素,但对重症患儿,如病毒合并感染者,需及早使用免疫增强剂。还可配合中医药治疗。
四、并发症的治疗 (一)病毒性脑炎 应尽早运用皮质激素,一般用免疫球蛋白静脉点滴,同时积极防治脑水肿、呼吸衰竭和肺部感染。
(二)心肌炎 一旦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应及时进行治疗,包括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应用营养心肌药物,必要时进行心脏移植。
(三)循环衰竭 多由心肌炎所致,应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采用支持疗法,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四)消化道出血 可发生于胃肠道黏膜糜烂基础上,也可由病毒感染诱发急性胃黏膜病变导致。一旦发生,应及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还应加强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预防交叉感染,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注意口腔卫生,饭前便后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