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百姓就健康吗?
现在的人越来越重视健康,除了健康饮食、充足的睡眠和运动之外,有的人甚至会花重金购买保健用品。而运动作为促进健康的有效方法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有数据显示,我国居民运动参与率在逐年递增,2014年为39.5%,到2016年已经上升到41.7%。然而,这些参加运动的人中又有几多人是科学运动的? 大多数人对于运动和健康的理解还存在于比较模糊的阶段——只要经常出去锻炼就是健康,没有想过自己适合哪种运动,也没有考虑过该运动对身体的利弊以及如何科学锻炼身体等等问题。 这样的理念下产生的行动往往是盲目而又低效的。有些人为了追求效果会去选择一些超出自身负荷强度的训练,这样非但没能起到增强体质的作用,还可能带来不良影响;而有很多人因为害怕运动损伤或者无法坚持而在踌躇不前,他们不知道的是,如果现在不开始运动,将来可能需要花费更大的代价来获取健康。 如果能事先进行科学的身体测试,了解自身的体质状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运动计划,那么这些困扰就能迎刃而解了,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工具就是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手机。
现在有很多手机应用程序(App)都提供了人体工程学(人类工效学)方面的测试,通过这些问题就可以大致掌握用户的运动能力、关节肌肉情况以及受伤风险等,最后生成科学的运动建议。 以国内目前最大的人机交互数据公司诺基亚旗下的Nuance 为例子,它旗下的一款名为My Fitness Pal 的App可以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身指导。这个程序不但可以监测用户的运动情况,还可以记录他们的日常活动,计算各项活动的能量消耗,从而得出总体的活动量。 除了运动推荐外,有些应用还能追踪用户的运动时数、距离、热量、心肺功能等数据,并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分析用户的身体反应,同时给出相应的调整建议。这些建议的提供基于用户个体的差异,因此更具有针对性,也更有效。 在运动过程中,许多软件还会实时地根据用户的身体反馈给予指导。例如当用户运动时强度过大,软件就会提醒用户缓慢减速;当用户运动不足,软件会提示增加强度。这就像有个私人教练随时随地跟随用户在身旁,告知他们怎么做才能最有效、最安全地达成目标。
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健康信息资源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有专家表示,利用移动设备获得的健康信息应该更倾向于专业性和个性化,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改善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