垅五行属什么?
“垅”字上下结构,上为“龙”,下为“邑”; 《说文》解释:“垅,田中高起者。从龙,邑声”。本义即指田地中间的土埂子。《礼记·月令》有载:“(孟春)行田视垅。”东汉郑玄注:“行田,巡行田亩。视垅,观其耕耨矣。”“耕耨”的“耨”字左边的禾苗形符号就是象形表意“田中高起者”之“垅”的形象。
汉代学者王充在论及“陇”字时,则称其本意是指“稻垄”。因为“稻田以垅为界,一垅一水,一水二垅……”可见“陇”之本义是指稻田里种稻的条状地形。 后来引申出“像垅一样的”意思。唐韩愈《南山诗》:“或言蓬莱近,可泛沧海。隐辚而隆,似劳若竦……云师不临驾,风伯莫振铎。”其中“劳竦”、“临驾”用的都是“陇”的本义。又如宋代词人秦观《踏莎行•元夕》中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元夕之夜,月光朦胧,迷迷茫茫,令人仿佛置身于虚无缥缈之中。这两句的上“失”与下“迷”用的也是“陇”的引申义。
“陇”还引申指“道路”。唐代诗人王维有一首著名的边塞诗叫《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居延”不是地名吗?怎么成“属国”了?原来这“居延”本是汉代设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一个重要的边防屯戍之地,西汉时期曾在那里筑城,又称“居延城”;魏晋南北朝以后,当地少数民族政权兴起,汉人逐渐失去对西北地区的统治权,但“居延”之名却一直沿用下来——成了这个地区的代名词。此处的“属国”即代指“西域各国”。所以全诗的意思可以说是“单枪匹马地前往边疆地区,连边境的小国家都访问到了。我就像那随风飘转的蓬草一样出了汉朝的边境,又像是北方的大雁一样进入了匈奴王的领地。在广袤无垠的大漠之上,一根高高的烟柱直插苍穹,蜿蜒曲折的黄河河边太阳徐徐而下,渐渐坠入地平线。在萧关(关口)我遇到了侦查骑兵,他们告诉我,我们的都护府的军队已经向燕然山(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脉)进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