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字的五行属什么?
“五行”原是五行的简称,源于汉代《尚书·洪范》篇所记载的五行的概念:“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这里的“行”指的是“行列”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五种物质像队伍一样排列着。 “五行”在汉代以后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几乎影响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无论是中医还是针灸,抑或是算卦看相、诗词歌赋无一不包含有“五行”的概念在其中。 但人们在日常谈“五行”时,往往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五行”其实是五个概念而不是具体指五种事物。
例如《庄子·秋水》中有一段话说“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覆舟而灭顶,人之知(智)也不足,则其为疾也甚矣。”这里说的“水”并不是现实中的水,而是道家用来比喻“有道”的那个东西,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智慧”或“理性”。又如孔子所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里的“水”“山”也并不是现实中的山水,而是比喻与“仁”“智”相对立的两种人格属性——“愚”“躁”。因此后世有人提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君子比之以其智;水恶山阻其道,故小人比之以其欲。智若水之至也,欲如水之消也。”——其实这里的“水”和“山”已经具有了具体的含义,被赋予了特定的道德评价在内。所以“五行”中的“行”应该理解为“品行”、“本性”更为妥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