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城市五行?
这个“金木水火土”的五行,是指古代五种物质,即金、木、水、火、土(《尚书·洪范》)但并非现在人们理解的金属、木头、水、火、泥土等概念。这五个字反映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生化过程,是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这种循环生化,在古人看来不是自然的,而是由某种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力量就是“气”。《淮南子·天文训》:“故日行者,阴精之动者也;月者,阳精之动者也。五星者,阴阳之精各有所属者也……五行者,日月五星之所行也。”气在古代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庄子·知北游》:“通天下一气耳。”“凡阴阳之气,清静则生智。” 古人认为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日月五星都在空中运行(所谓“行者”),而五行则在地下运动。地与火的颜色相近,所以地下之火用红色表示。
地球在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当太阳处于正北方或正南方向时,昼半球被阳光照射得一片通红,此时地球上的“火”是最旺的。在西北方位的北极星周围分布着四颗亮星,称为“北斗七星”。从冬至开始,白天越来越长,“火”也越来越旺。到立夏之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正东,太阳由南向北移动,白昼最长,“火”最旺。立秋之后,白天逐渐缩短,“火”也随之减弱,直到霜降时节,“火”完全熄灭。立冬以后,太阳由北向南移动,白天最短,“火”最冷。到了立春,天地阳气渐生,“火”又重新开始萌动。这样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一年又有五行循环生灭的过程。 当然,这是古人的理解方式,与现代科学相去甚远,也不符合实际。随着科学的进步,这些古老的哲学观念已被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所取代,但是,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推断出的规律却对现代人有很大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