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中含哪个生肖?
阳历三月,是春季第三个月份。惊蛰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回暖,春雷始鸣。 农历二月,孟春结束,仲春暖和,万物萌发。 《黄帝内经》中讲“二阳之病发心脾”,“脾主升清”,“心主神明”。 什么是“二阳”呢? 二者皆指少阳之火,即初生的阳气。 什么是“发病于心脾”? “心生血”“脾生营”,心血、营血运行周身,濡养经络脏腑。
然而,阳气过于亢盛或者缺乏化热,就会损伤心脾之气。 此时,我们应当顺应天时,培养体内阳气,切忌过度耗损。 那么,怎样才能不辜负这美好的节气呢? 我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1.生活规律 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注意休息,劳逸结合;节制性生活,预防“房劳伤肾”。 2.心情舒畅 遇事豁达开朗,不生闷气。心平气和,不过度激动兴奋。否则,肝气旺盛,容易得肝病。
3.合理膳食 减少甜食、油腻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取。可适量多饮茶水,有助于生津止渴,清热排毒。 但是,茶叶中含有咖啡因,含有刺激神经系统的物质,晚上不宜多喝,以免引起失眠。 还可食用百合、山药、莲子,以健脾养心。 4.适当运动 春季适宜进行户外活动,如快走、慢跑、打太极、八段锦等,以舒展筋骨,畅通经脉。 老年人不要运动量过大,避免剧烈运动。 对于久坐的人,应适时起身进行肢体伸展活动。 5.穴位保健 春分时节,可以按摩足三里穴、阴陵泉穴、丰隆穴、太冲穴等健脾祛湿,疏泄肝火。 也可以按揉百会穴、大椎穴、风门穴,调和阴阳,疏通经络。
还要牢记心脏急救120,防患于未然—— 有头晕、头痛、心慌、胸闷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排查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