峸在五行属什么?
“峸”字在五行里应该属金,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如下: 《集韵》《类篇》同“城东首阳山”(指“崦嵫”),山多石。从艮声。亦作“崇”、“巃”。 又通“隆”。高耸。《尔雅·释丘》:“丘一而已陵曰崇。”李注:“谓土之高也。” 又《广韵》《集韵》《正韵》并直陇切《韵会》朱孔切,音纵。义同。
此外还有记载如下: 1.《五音集韵》云:“崇,高平地。或省文作‘重’;自‘高’去声,又‘中’去声,并是此字。”由此可以知道“崇”、“的重”或“的中”等词,古音作“甾”读。 2.《类篇》云:“巃,山峻气。”“嶒,崚嶒,山势峻峭。”“崒,山顶峻拔。”“崟,崟崟,高耸。”“峥,峥嵘。”“嵘,山高状。”以上诸字皆从“岑”得声,而“岑”字古音作“斯甚切”,今音则作“cén”。据此可知,“巃”、“崝”、“嵚”、“峥”、“崟”、“嵘”之形,古今一直无异。其本源当为山势的高峻挺拔。故“崚嶒”、“峥嵘”,形容的都是山石高耸的样子。
3.《玉篇》云:“‘崈’字下俗作‘崇’。同。”按:《诗·小雅·天保》有“如山如阜,如冈如陵”,陆德明《释文》引《韩诗》:“阜,本作‘崈’。”“阜”、“嵩”、“崧”、“崇”,古文都写作“”,当是山高的样子。杜甫《望岳》诗:“岱宗夫如何?泰山峻极顶。”用“峻”字形容泰山,正是取其高大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