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之五行什么意思?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中国传统五行学说中的“五行”不是金、木、水、火、土五个元素(因为现代科学已经证明物质世界由分子构成,原子又可分为原子核和电子,电子存在状态有波粒二象性,并非古人想象的元素),而是五种行为属性,即“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的相生相克关系。
古人通过观察发现,万物都具有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因此把这种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推广到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并加以抽象总结得出哲学概念,因此这种五行的观念也就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水为什么是五行之首呢?这主要是因为水是万物生长之源,所有生物都离不开水的滋润,而且水具有向下运行的特性,无论是泉水还是雨水,都是从高处向低处流的,因此水具有生发、向下的特性,而土生金,金生水,水又生木,正是这种源源不断的生机体现了我们中华文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
木、火、土、金、水,通称五行。是说明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哲学术语,用于中医学阐释人体生理、病理的现象及其相互关系。是中医理论独特概念。中医所说的水,主要指体内液态物质,如血液、唾液、胆汁、汗液、淋巴以及脏腑组织的粘液等。它来源于饮食水谷,经过脾胃化生而来,又由脾、肺、肾、三焦等脏腑经过贮藏、升清、下降、散布等途径向周身布散,体内各个生理环节均离不开水的滋养濡润作用。
如果肾的气化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出现异常,则见各种痰饮为患以及水肿等症。属于五行中北方之性,其特点是濡润、下行,与冬气相通应。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人民认识世界、分析世界和解释世界的重要思维模式,对后世的哲学、中医、儒、释、道各个流派文化乃至中日韩等东方民族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