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九什么生肖?
“农历”不是“阴历”,这是老百姓对农历的俗称,而官方标准称谓是“阴阳合历”; “阳历”才是“公历”,也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西历或新历; 我国古代先民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它是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循环相配来表示年份(如今年甲午马年)、月份(如正月寅月)和日期(如初一子日)的方法。
这种纪年方法很简单易学,即使不识字的农妇也用得着,所以一直沿用到现在,虽然人们已经很少使用了,但它却是现代公历的基石之一。 而“农历”则是以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为基础制定的,每一个周期为一个月,称为一个朔望月。月球绕地球一周约为一个月,而地球绕太阳一周约为一年。为了计算上的方便,人们采用“置闰”的形式,在19年中设置7个闰月,使农历的计算更加准确。
由于月球公转轨道平面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有一个夹角,因此当月球处于两平面交点附近时,我们看到的月球与太阳的位置关系与朔望月的时候不尽相同,此时称之为“朔”或“望”,分别对应于公历的月初和新月。
生肖是属猪的人,猪属亥,亥时也就是晚上九点到十一点。
十二地支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亥时是中国古代计时单位,以北京时间计算是20:00-22:00,晚上9点到11点。子为夜始,亥为夜央。
十二地支记时法中亥时的前一个时辰为戌时,戌时为19:00-21:00。亥时的后一个是子时,子时为21:00-23:00。晚上十九点是戌时与亥时的交界点,属于猪时。我国传统以十二生肖标记地支,猪属亥,“亥时”就是俗称的“猪时”。子为鼠,寅为虎,卯为兔,申为猴,酉为鸡。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反映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在塑造社会心理和公共意识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