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如何选路线?
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先说一下我对“选”的理解——在有限条件下寻求最佳解的动态过程。这个最优解可能并不是指成本最小或者费用最少,而是指代价(包括金钱和时间)可接受程度最高的一个解,也就是说,虽然花费了更多的钱或者花费了更多的时间,但是人们仍然感觉这些额外的付出是值得的。 在选择乘地铁时也是一样,应该在考虑成本和时间的条件下选择出行方式。
以在北京为例,目前北京实行的是计程收费制度,即按照乘车距离收取车费,每乘车4公里以内(含4公里)收费2元,超过4公里的,每1公里加收1元,不足1公里的按1公里计费。 假设一个人乘车的初始目的地是A站,经过计算发现按地铁直达需付费20元,经换乘一次需付费13元,两者时间相同;而若坐公交的话则需付费5元。那么此时最优的选择就是坐地铁,因为尽管坐地铁多花了7元钱,但由于节省了换乘车次的时间,总代价(时间+费用)反而少了2元。这是用金钱和时间换得的最大收益。
当然这个例子比较极端,但是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在考虑多种交通方式选择时,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公共交通,另一类是小汽车。然后将各种交通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得出最优化解。 以下是整理的一些常见交通方式的特点。
交通方式 优点 缺点 (费用方面) 小汽车 不受时间限制,自由度较高 成本高,道路拥堵时费时长 公交车、长途客车 成本低,乘坐舒适 停靠站点多,需要步行时间长,等待时间和发车间隔比较长 出租车 和出租车公司预约能节约排队等候时间 价格偏高,随机性大,可能会遇到拒载或绕远路的情况 网约车 快捷,方便,价格便宜 可能存在违规驾驶和安全隐患问题 自行车 不花钱,环保 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体力,不适合载人,在特殊天气情况下也很难出行 电动车 跟自行车差不多,不如自行车环保 同样耗费时间和精力 步行 最便宜,零支出 耗时长,不适合携物同行 和公共交通相比,小汽车出行具有绝对的时间和费用优势。因此只要花费一定的代价(时间+费用)就可以实现。
而在选择公交出行时,由于计程收费制度的实施,每次乘车所需的费用是一样的,所以公交出行的代价只取决于等待车辆和行车的时间,对于经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人来说,等待车辆的时间通常微不足道,因此公交出行的成本几乎为零。 相比于公共交通,小汽车的缺点是在特定情况下的费用会很高——例如堵车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时间和费用都受到较大损失,人们往往会选择放弃驾车转而改乘公共交通,或者提前下班避开高峰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说的各种交通方式中,只有步行是最“纯粹”的公共交通方式,因为它不消耗任何资源。其他几种交通方式或多或少都会产生负面影响。例如,汽车导致城市污染和噪音,公交车导致能源消耗和资金流失,出租车加剧城市交通拥堵等等。 但是,应该指出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交通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一方面大城市出现拥堵和空气污染等问题,另一方面政府财政又无法满足巨额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需求。
在这种矛盾背景下,提倡公共交通工具优先的做法已经很难收到明显成效。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小汽车作为出行工具。根据有关部门预计,到2020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将增至3.72亿辆,其中汽车2.78亿辆。这意味着即使每个人都尽量做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难以消除对公共交通带来的巨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