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足球好吗?
好多年前,我高中的时候,中国队输越南、泰国,舆论一片哗然,骂声不断;后来输了叙利亚,舆论说正常,输了阿联酋,舆论开始沉默,然后输日本,舆论还是沉默,之后输韩国,舆论开始喷,直到今天输伊朗,舆论居然还是沉默! 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从2001年一直到现在,中国球迷已经慢慢的变得平静了,已经接受了中国队连败的事实。就像一个人一样,连续失败了十次,第11次再失败,也没啥可说,很正常嘛。 中国男足在97年实现了超越,继而在2001年又站在了世界之巅。但从此之后,这帮人不思进取,连续的失败让球迷的心渐渐的麻木。2013年,里皮率领的国足打了4场世预赛,赢了阿曼,平了伊拉克,输了伊朗和乌兹别克斯坦,成绩可以说是非常糟糕的,但当时的球迷没有一个说出“下辈子再做球友”这种话的(此处给里皮脱衣膜拜)。
到了高洪波执教期间,面对亚洲三流乃至四流的球队(科威特、约旦、黎巴嫩)接连输球,球迷也渐渐习惯了输球,甚至输球的方式还千奇百怪起来——上次输给菲律宾,有人说这是娱乐篮球,这次输给伊朗,有人说这是娱乐乒乓球…… 就这样,在一次次输球中,中国球迷逐渐心灰意冷,从开始的愤怒到后来的无所谓,再从无所谓的自我解嘲,可以这么说吧,中国男足的每次输球都在刷新着最低下限,而球迷们的反应也从最开始的激动愤怒到后来的无奈颓废,如今已经是毫无波澜了。如果说以前的输球是技不如人,那现在的输球只能说是自取其辱。看惯了输球的中国球迷终于不再苛求,反而希望中国队能够继续输球,用输球来证明自己是世界残暴的存在。
关于中国足球,有人把希望寄托在青少年身上,寄望于10年甚至更远的时间,但是10年太久,只争朝夕,希望在不远的将来,也就是接下来的几年内,或者2004年的本土奥运会上我们的足球也能出线,取得成绩。我始终坚信一句话,方法总比困难多,我们需要多一些科学管理,少一些无事空忙,多一些脚踏实地的人和事,少一些夸夸其谈的人和事,需要我们真正立足于自己的国情进行一些尝试。
足球水平的提高,取决于广泛的开展和普及,这几乎成了定律,但是是否只有广泛的开展和普及才是提高唯一途径?我觉得未必。
任何运动,无论是什么运动,它都存在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它的娱乐性,另一方面是它的竞争性,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特性,它才称其为运动。广泛开展和普及就是服务于娱乐性的,而提高就属于竞争性的范畴了。
广泛开展和普及,为的就是吸引人们参与,而这些人中,又仅仅只能有一小部分人能够走职业化道路,即走上赛场为荣誉、成绩、金钱而拼搏。
而开展和普及,通常是以学校和公司为主要开展基地,由于学校和公司的共性决定了人们活动受时间的限制较大,也就是说人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在训练和参加相关活动上花费,那么怎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提高人们的竞技水平呢?
我觉得开展和普及不能成为提高运动水平的唯一途径,除了这种途径外,我们是不是可以另辟蹊径呢?
就如我前面所述,时间限制了人们在运动上的花费,其实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时间也限制了教练的指导时间。也就是说,在一定时间内,人们参与此运动的总时间是固定的,而在这总时间内,一定分出一部分时间用来听从教练的指导,那么教练指导的时间也是固定的,指导的时间是固定的,受指导的人数也是固定的,那么在一定时间内能提供的受指导数也是固定的,既然受指导数是固定的,由教练指导的人提高的速度也是固定的,由教练直接指导的人,直接带动由教练间接指导的人,间接带动自学成才的人,那么最终整个运动的团体水平也是固定的速度向上提。这就是为什么开展和普及成为提高唯一途径的原理。
对于其他领域,特别是知识领域,开展和普及对促进发展也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运动领域,我认为还有另一条途径:造星运动。大家不要看到这个“造”字就反对,想想娱乐圈,不是一批批的明星被“造”出来的么。
通过前面的推理,我们知道提高运动水平,决定因素的是时间。其实,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在整个世界都是稀缺的东西,人们需要把时间和金钱以最快的速度用到最有价值的地方,这就是价值规律。人们为了生活、发展、娱乐,需要花费时间,而如何把最短的时间用在最大的价值上呢?一个明星足球运动员的出现,可以激励多少人走上足球场,一个明星足球运动员的高收入,又可以诱惑多少人走上足球场。也就是说,当我们无法通过开展和普及来提高人们的收入时,我们就只能通过这些手段来刺激人们从事这一运动。在我们国家,当明星的诱惑力是最大的,如果能够制造一位或者一批明星运动员,可以带动整个运动项目的开展,普及。当越来越多的人走上运动场,运动的整体水平也会越来越快的发展,最终达到运动成绩的提高,实现运动的真正价值。
造星运动,对于一个体育大国如美国和前苏联来说,是很难开展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他们具备雄厚的开展、普及基础,不需要造星,因为运动的普及程度已经把水平提到一定程度,他们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发掘“星”,所以他们在这一方面的工作叫发掘明星运动,而不是造星运动。
就拿足球来说,如果我们有一个“亚洲罗纳尔多”,我们的报纸、杂志、电视会对他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他也会出明星写真集,走穴拿“出场费”,人们可以花大笔大笔的金钱去给他加油助威,甚至从崇拜者变成效仿者。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造出一颗如此耀眼的明星呢?在我们中国,有一条路被走通了,那就是举国体制。既然时间、金钱是稀缺资源,我们是否可以通过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手段,在某一方面集中利用这些资源呢?当然,在市场经济下,是无法通过行政手段来把所有资源集中利用的,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一小部分人,对他们进行集中训练,集中管理,集中提供金钱的支持,这就是“举国体制”,而所选择的这小部分人也必须是最有可能成为顶尖水平的。
因此,造星运动,是与市场经济背道而驰的运动,它违反了市场规律,在通常情况下是很难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