浡在五行什么意思?

钟民胤钟民胤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尔雅·释诂》云,“勃,兴也”;又云,“浡,上出也”。郭璞注曰,“今作勃勃。”是知二者皆形容草木蓬勃茂盛之貌。然则字从艹者,其义为草木茂盛之态,自指生长而言;字从北者,乃言草木由地而上,直立而挺生之意。 许慎此说,当得诸经典。然引申之,此二字凡有以下几项引申之义。

一、兴起,兴盛。 《易·乾》句,“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唐·孔颖达疏曰,“万物兴作而起。”《书·禹贡》句,“厥土青黎。厥田惟中。厥赋贞,百有二十亩。”是说禹之时,青州之土地,平旷绿油,草木茂密。

二、盛多的样子。 《诗·周颂·思文》句,“思文其德,莫如大海。”郑玄笺曰,“思美其文章德行,无如商汤者也。”唐·孔颖达正义曰,“若言‘思文其仪’,乃是容貌之文。唯‘思文其德’,乃言道德之文。”是德亦可以有文,此处即以文指德行之繁多盛大。又《齐风·猗嗟》句,“颀兮,吾以色悦。”以颜色之艳丽多媚,形容男子容颜焕发、神采飞扬的样子。

三、开始,最初。 《礼记·檀弓下》句,“我初辞家,幽人受命。”是说作者当初离开家乡去应召之时。《庄子·秋水》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是言秋水涨满,江河横溢之初。

四、通“渤”。渤海。 中国北方第一大湖,介于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古称“沧海”、“北海”。西汉初年在盐铁大会上,贤良文学们指责丞相韦贤、太子太傅夏侯胜等师法无据,说“《春秋》非王道,《战国策》非圣人之言……”等。汉昭帝听罢,很不高兴,便问他们是否见过《春秋》和《战国策》。众人答道不曾见。汉昭帝说,倘若如此,你们就错了。于是诏令大臣们每人回家去取一本来看看。汉昭帝所提的问题,正是他小时候跟随姐姐修成君入朝时遇到的事情——众大臣见了小孩子拿的《春秋》和《战国策》都哈哈大笑。汉昭帝长大了,才得知自己的臣民竟然那么愚昧无知…… 这两个词,到了东汉时期,渐渐合流,意思有了较大的变化。范晔著《后汉书》,记载了张衡与王符辩论神灭不灭之事。张衡认为天地万物乃是由阴阳五行的运转而生成的,所以是没有魂魄的,所谓“性灵”也是不存在的。王符反驳他说,若论变化,金可以变为水;若论消亡,水性又可以变为火。阴阳五行,不过是从一极走到另一端的工具罢了,怎么可以它们中间毫无东西存在呢?(“金固有水,水亦能有火。阳极则阴,阴极则阳。何独五行而不物乎?”)可见这阴阳五行,不仅可以喻指自然界的变化,还可以表述精神领域里的变化。这样,本来只有草木繁荣景象的勃勃与只有地形上升的浡字,到了这里,却同时具有了形容精神世界丰富多样的新义。后来唐代古文运动提倡者们编撰的《五代史·周世宗纪》,就常常使用这两个字来描述人的精神世界——“世宗为人好儒术,颇好学。尝观《尚书》至《舜典》,谓直译处多不通,命儒官为注释,俾理路明白。又闻《春秋》经传中有褒贬之称,遂遣儒臣讲习其书。至于《庄子》、《柳氏文集》,往往讽诵。每言及前代兴亡故实,必咨访古今,虽左右近侍,亦罕知其端緒。” 这样,本来只有草木繁荣景象的勃勃與只有地形上升的浡字,却在这里同时具有了形容精神领域丰富的崭新含义。

张榆淋张榆淋优质答主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思考方式,由一种周期性的生死过程引申出来的一种循环宇宙观。从文字的本意推测,金、木、水、火、土可能是由远古初民在采集、渔猎和农牧业劳动中逐渐注意到的五种物质。金为发光坚硬之物的总称,木为生长屈伸之物的总称,水为润下流动之物的总称,火为焚上灼热之物的总称,土为能生养出一些在今天看来还分不清类属的东西之物的总称,如“水泉兴焉、稼樯生焉、禽兽出焉、草木殖焉”(《周礼》郭沫若注)。换言之,木、火、土、金、水五种事物或元素是人们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一批事物或元素,是人们最熟悉的不同性质的抽象总汇。初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对这五者反复验证,又注意到它们在当时看来相互之间可以“生”与“克”的关系(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金能生水、水能生木;木能克土、土能克水、水能克火、火能克金、金能克木),使五行逐渐变成了一个有相对逻辑关系的系统。于是,五行之说在初民心中慢慢升格为一种事物的起始源、一个说明万物由来与变化的体系,成为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这个过程大约在原始社会末期已经完成。

在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是“曲直”。“曲”是指枝干的生长和树木的屈曲逢生,带有生长之象;“直”指主干的挺立直出,带具有条达之象,故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和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木曰曲直”是对木的属性的高度概括。

火的特性是“炎上”。“炎”是指热气腾腾、灼热炎热,带有温热之象;“上”则指上升、向外,带有升腾、光明之象,故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明亮等作用和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火曰炎上”是对火的属性的高度概括。

土的特性是“稼穑”。“稼”与“穑”本是一组同义字,都是耕种收获的意思,带有生化、受纳、承载和生育、长养之象,指能促使万物生成、承载和生育、长养之性。故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生育、长养等作用和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土曰稼穑”是对土的属性的高度概括。

金的特性是“从革”。“从”是指顺从、从韧、服从等意思;“革”是指变革、改革等意思,带有肃杀、变革、沉降之象,指肃杀、沉降之性,故引申为具有肃杀、收敛、变革等作用和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金曰从革”是对金的属性的高度概括。

水的特性是“润下”。“润”是滋润、温润等意思;“下”则是向下的意思,带有寒冷、向下、沉降、流动之象,指寒冷、沉降、滋润之性,故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等作用和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水曰润下”是对水的属性的高度概括。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