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中一个是什么生肖?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对应的是12地支,其中每个地支都有一个对应的属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个天干和十二地支相互配合,用来表示年、月、日、时的顺序。从甲子年到癸亥年为一个周期,60年为一甲子,周而复始;每个月都由两个节气组成,一个节气十五天,一个月有二十个节气。
一年的第一天就是正月初一,正月由寅月开始,二月惊蛰,三月清明……十二月小寒。一日也有“子时”(23时至凌晨1时)、“丑时”(1时至3时)等,每昼夜为两个小时。
所以,根据上面的排列组合可以知道,一年中的第一个时辰是子时,第一个节气是立春,属鼠,属阳历新年。 一年的最后一天是腊月廿九或三十,最后一个节气是大寒,属虎。
每月的初一至初十,十月属小月,十天为一个节气。十一日至二十日,十一月大,有二十天。冬至在小数后面有“9”的日子,大寒在“9”后面的日子。农历每月最后一天与下一个第一天的日子数相加总为三十的,这个末尾数代表月份。比如九月末是二十九,十月一是初一,那么九月就属大月,十月属小月。 如果农历月末最后一天是“9”或“4”,那么下个月的第一天就是本月的最后一天,这样月份数目不变。如果月末最后一天的数字是“7”或者“8”,那么下个月的第一天就是这个月的最后一天,这时月份就会少一天。
十二生肖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生肖是代表十二地支而相应的十二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民风考察,湖北的佬人,凡遇外出访友、走亲戚,总喜欢带上一篮熟鸡蛋,说是用来“换”回鸡蛋,其寓意为换回钱财和吉利。如属“羊”的人带去熟鸡蛋,对方属“狗”或“鸡”的,一定会“以鸡换蛋”或“以狗换蛋”,这样蛋总是有的。
用十二生肖纪年是古代发明的。东汉王充著的《论衡》一书中有一篇为《物势》,里面有如下一段文字:“寅木也,其禽,虎也。……午火也,其禽,马也。……申金也,其禽,猴也。……亥水也,其禽,豕也。”这里写的虎、马、猴、猪,是与木、火、金、水四种物质相配的四种动物,是纪年用的。文中“寅、午、申、亥”四个字是地支。地支共有十二个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纪年时,是把天干和地支配合起来用的。因天干有十个字,就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成十二对,轮流用来纪年,依次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一年一个,五年一个甲子,十年两个甲子,干支用满六十年以后,又从头重复。单说地支纪年,即子年,丑年,寅年,卯年,辰年,巳年,午年,未年,申年,酉年,戌年,亥年,12年一轮回。十二生肖纪年的形成与干支有一定的关系。单说纪年,两者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同者,十二地支和十二生肖皆十二年一轮回。异者,十二地支是六个阳支、六个阴支(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十二生肖是六兽、四禽、二畜。把十二种动物作纪年用,这是古代人根据什么道理推演出来的?《律书》中说得相当明白:“子何以贵?子,十一月之卦,坤也,阴也,故曰地母。……地者,承天之所出也。出雨降,含受养之,其应为母。母者,物之始而条之序也。所以为主。故曰贵。丑何肖牛……丑,十二月之卦,蒙也,物萌芽含容于内;故曰地中出物,以长其类。牛何食之?食所出也。寅神何贵虎。寅,正月之卦,泰也,天地交,万民安,故曰元吉。元吉者,阴阳和亲,合以生长,万物以兴,虎者阳物之首,百兽畏伏,故贵之。卯何贵兔……卯,二月之卦,大壮也。壮者,言物壮而健行,故曰壮。兔者,月之属也。月者,阴精,君子顺之。卯二月,阳气壮而物育发。……故曰贵。辰何以贵龙……辰,三月之卦,震也,人以生。人者,万物之灵,故曰贵。阳卦于三,天之壮也,龙,阳物之属,变化飞腾之象,故曰龙……卯者兔,寅者壮也,壮而复生,明之极也,上也,生而至明,乃人神之精也。”
这里,把十二种动物作纪年生肖,是根据月卦及其阴阳二气说的,其中,龙、虎、兔、牛分别是春分、雨水、惊蛰、大寒节气动物。十二地支纪年与十二生肖纪年在应用时间上有先后之别,其应用时期应在王充著《论衡》的东汉时期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