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多纳最喜欢的球员?
个人最爱的球员之一,也是我在网上看过最牛的进球集锦(没有之一) 对足球的理解,可能绝大多数中国球迷只能停留在“越位”、“手球”、“门线案件”等层面。对足球这项运动本身,或许我们只是“喜欢看”或者“不喜欢看”,而很少去深究为什么“喜欢”或为什么“不喜欢”。而对很多老非我这样的七零后来说,我们看足球的起点很高,至少我们了解的足坛风云和那些传奇人物,不是现在这些所谓的新生代能企及的—— 马拉多纳、普拉蒂尼、巴乔、劳尔,这四人的集锦是我小时候看了最多的;而杰拉德、兰帕德、贝克汉姆、罗纳尔多,则是在我工作后才开始了解的。所以我的青春记忆里,有马拉多纳们,也有杰拉德们。
对于任何时代的人来说,能够进入职业足球联赛的大门,都是相当困难的。在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想在青葱岁月留下一段足球记忆,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寻找当地最有实力的业余球队,加入其中,随队踢上一场高质量的赛事,那可是比现在跑马拉松还能减脂啊! 不过对老非我而言,即便加入当地的顶尖业余球队,最高光的瞬间,依然还是在看台上,在看一场特殊的比赛——当时在北京科技大学任教的朋友,特意为老非请了假,带我去参观他们学校校队的训练。那个周末的下午,学校的主干道上,停满了来自各省的客车,车上搭载的都是各省派来的观摩团。 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在操场上看一场特殊的比赛:由我校教师代表队对阵省青年队。
青年队的队员清一色都是210以上的高大猛男,而我校的教师代表,除了两个踢外场的,其余全部都是瘦小精干的理工男。从场面上看,简直就是大象踩蚂蚁——当然,这“象”也不是那么肥硕的大象。 比赛的进程果然是大象踩了蚂蚁,但是过程却远比人们想象的要精彩绝伦。
首先这场比赛并不是青年队吊打教师队,相反,青年队虽然控球率明显占优,但教师队利用速度和灵活性打穿了青年队的防线,由一位速度奇快的教师先下一城。随后青年队换上五名替补,开始压上进攻,而教师队也留力防守,毕竟面对一群高大的对手,万一出现失球,也是极其困难的事。
果然,青年队连扳两球完成反超。下半场,双方易边再战,此时场上出现了奇葩的一幕:教师队连续获得点球机会,而他们选择的罚球点,正是中圈!我实在难以想象,这是经国家队教练组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他们竟真的把球踢进了自己半个球的禁区,将比分再次超出。此后两队互相有攻有守,你来我往,竟然再无破门,最后以3比3收场。 那场比赛中,我所在的观众席上,还坐着一名穿着前卫时尚,看起来就不像正经人家的美女。她笑着跟我们说,她叫马艳,是马拉多纳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