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建造完毕用了多长时间?
据《蜀中名胜记》记载,唐代玄宗皇帝李隆基(685—762年)曾命海道采访使裴济前往考察,结果“谒佛而返”。说明此时佛身已经完成并可以朝拜了。 《蜀中名胜记》又载,宋代真宗皇帝赵恒(998—1022年)派内侍杨太曦前往礼佛,“见水月观音像,大悦。”“及归,以象进御”。这说明水月观音以及背倚的弥勒像这时可能已经塑成或雕刻成了形。
至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年)八月,朝廷任命成都府路总管张惠为万寿寺住持,“重建大佛之阁。”“初,山有石碑,记寿圣禅寺创修之功。其内大殿、三门、两廊、塔院一一分划。”“今惟存石碑一截在寺门之外,余皆没于土中。”可知这时是重修,而不是新建。张惠所建的大佛阁应当就是如今的大佛殿。
到了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年),大佛的整体姿态已经向现在的样子发生了变化。著名文人杨升庵(1488—1559年)来到弥牟镇(当时弥牟属于新井县,即今天的新都)参观时,描述它“胸腹相抱,腿脚曲屈,如坐状。”“头披发,肉色苍白,面颐甚大,眉须毕露,眼目低垂,鼻直口洪,两耳下垂似削,颈粗肩耸,胸脯横阔。两手作定印,两腿弯曲,足下石蹬坚实可数。立像高且大,因风化剥落,腰肢颇损。”与现在相比,只是少了一些身上的装饰和腿足的筋腱纹路;与清初刘侗、唐承业所著《蜀中都汇》中的描写相比,除了颜色外观相近之外,多了许多细节。比如增加了手印的形状和位置,膝盖上的花纹等等。
综上,大约从五代开始造,历时将近六百年才最终建成。 P.S. 关于乐山大佛修建的时间,还有另一个说法。这个说法认为乐山大佛是唐代开元年间的文物,也就是公元713年到736年间修建的。理由是乐山大佛修建的年代与唐代高僧玄奘(600-664)西行取经的时间正好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