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猴月是几月?
答主是个天文爱好者,对于农历的月份划分有点疑惑,于是查询了相关资料写了一篇长一点的解答。 农历是中国人独创的历法,它根据月亮的圆缺变化划分月相周期,一个月为 一个“朔望月”(以月球公转轨道为参照物);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包含一个“朔望月 ”和一个“弦月”,每月初一日月相被称为“朔”,每月十五日月相称“望”。由于地球公转速度不 断变化,所以朔望月的天数也不断变化,最长的一天有31天,最短的一天有29天。
为了在农历中区分季节,古人将每一个“朔望月”分成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一个月相都对应一种季节,分别是“孟春”“仲春”“季春”和“孟夏”“仲夏”“季夏”,如此循环往复。这样一年就有八个节气,配合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8个节气,就组成了二十四节气。
而每年的立春都有可能是公历的2月4日或5日,因此为了区分,古人又把每年立春日所在的那个月称为“端月”,把立春前一月的大月定为“上元”,立春当月的月末一天叫做“中和”,立春日之后的那个小月就叫做“下元”。
在古人的心目中,月相的变化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如“孟春”,“孟”的意思是“开始”,“孟春”就是正月(上元)第一个月相出现的时候,此时阳气上升,万物萌发,人的精神抖擞活力四射。“孟秋”就是阳历八月第一个满月出现在天空正南方的时候,这时候天地清明,万象明朗,人的思维最活跃。而“季夏”则是指六月末尾那半个月亮变圆的时候,此时阴气盛阳,草木凋敝,人生气馁。
至于这个“旬”的概念,古人把一昼夜划分为100刻,每一刻相当于现在的14分钟,这样一昼夜就有2400刻,12个月就有28800刻,而一年的时间也就等于这28800刻的365次方分之一,这样计算出来的日子和现在使用的公历基本上没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