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容错乒乓球?
“容错”这个术语是羽毛球界比较流行的,它指的是在比赛中,某一方犯规后,对方获得的额外加分机会。 而在乒乓球比赛中也有类似现象,就是当某个运动员发球或接发球时出现失误,导致该选手失分,而同时另一个选手因此得分的机会。这种情况同样属于“容错”范围。 那么,什么是“容错”呢?以乒乓球为例(其他球类运动类似),在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个人技术能力(包括战术能力)的发挥受到诸多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其中影响最为直接的客观因素主要包括:体力、技术和心理素质等; 而影响较为间接的主观因素则包括:智力、个性、训练水平、竞赛经验及身体状况等。 “容错”正是源于对影响比赛结果主观因素的分析认识。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竞赛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种风险的存在意味着参赛人员可能遭受不同程度的受伤或失利。对于运动员来说,在运动训练与竞赛中承受一定强度的心理负荷和紧张刺激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并非所有的负荷和刺激都是消极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合理的竞赛规程能够使运动员在承受适当心理压力和进行积极的心理训练后,增强机体对压力的刺激产生积极的反应效果。这些负荷具有两面性,即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 只有了解哪些是积极的压力源,哪些是消极的压力源,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不利的情绪反应,将其负面效应控制到最低限度。
“容错”的理论依据在于:运动员在技战术实施过程中由于自身或其他原因(如裁判员误判)造成失误,这种失误不仅会造成本方损失,也会给对方增加获胜的机会。但是,“容错”机会并不是绝对的。首先,它取决于主裁判的判断。其次,每次失误只能给予对方一次加分机会,如果因为一次失误连续得分,那必须是两次失误发生在同一回合之内。其三,“容错”仅限于单循环和淘汰制赛前阶段的比赛,在决赛阶段不予承认。其四,“容错”只允许在决胜局中使用,而且仅指最后两分。每局比赛双方各有一次“容错”机会,最后一分的“容错”由发球方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