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如何创新?
谢邀! 在我的课堂上,我会把“创新”拆分成两个关键词来理解——新奇和创造。 新奇是对“异质性”的欣赏;而创造意味着“同质化”之后的再加工。 先来说说“异质性”。 我们为什么要欣赏“异质性”? 因为世界是由无数“异质性”组成的。 如果我们把世界看成是由“同质性”组成的,那么这个世界就是一片单调的色彩。
比如,你看到一只鸟,根据生物学知识,你可以很快判断这是燕子还是蜻蜓;但若仅仅这样,我们就无法区分这两只鸟的差别了。这时,就需要“异质性”——燕子的颜色是黑亮的,而蜻蜓的颜色则是灰绿色的(不同物种之间的“异质性”);或者,同样是燕子,雄性羽色鲜艳,雌性羽色淡雅(同一物种之间的“异质性”)。 正是由于存在这种“异质性",我们才可以轻松地分辨出世界上成千上万的物种。
如果缺少这样的“异质性”,世界就会变成一块单调的土地,而我们,也会丧失对周围环境的认知。 所以,所谓“创新”,首先意味着能够发现那些看似司空见惯的事物背后的“异质性”—它可能是微观的、可能是宏观的,也可能既不是宏观也不是微观,只是你对它的解读。
接下来,再来聊聊“创造” 这个词的意思。 “创”是一个主动的字眼。这意味着,只有当你积极地参与时,才能创造出新的东西。换句话说,如果你只是一朵云,你就只能观察到“异质性”,而无法进行所谓的“创造”。
而“造”则是一种能力。只有当你的大脑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时,你才能将“异质性”组织起来,加以利用,从而真正创造出属于你个人的全新事物。 这种对于“异质性”的感知能力和对于创造的驾驭能力,需要大量的培养和实践。
所以,如果想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最后提一点建议:请不要以“培养创造力”的名义,对孩子放任自流。
因为真正的创造者,同时也是认真的执行者。他们能够将想法付诸实践,并为之努力。否则所有的想法都只会停留在设想阶段,而这并不能提高孩子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