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冠杯球队重视吗?
美洲杯,是整个南美大陆乃至全世界历史最为悠久的足球赛事。从1916年首届美洲杯开始,到2019年第46届时,该赛事整整度过了103年的历史,除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赛事中断过三次之外,一共举行了46届比赛,参赛的球队也从第一届的4支球队,增加到如今的12支球队,比赛的规模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相比同为大洲级赛事的欧洲杯和非洲杯来说,美洲杯的赛制是三个大洲中固定名额最少,其他大洲外参赛球队最多的大洲杯,因此美洲杯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相较于更具封闭性的欧非来说,拥有更强的兼容性和开放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美洲杯甚至可以看做是小型的世界杯。
众所周知,南美足球相较于欧洲足球而言,拥有着更加强烈的人文因素,诸如荣誉、尊严、国家的爱国思想,而这些情感因素,在世界足坛最具竞争力的世界杯和美洲杯中表现的最为充分。这也造就了南美人对待他们最高荣誉的国家队的比赛有近乎于疯狂的重视态度。而在南美,美洲杯的影响力和受欢迎度甚至要高于世界杯,这也是为什么从2015年哥伦比亚美洲杯开始,就有媒体人表示“世界杯已经是欧洲杯的美洲区预选赛”。
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南美洲各国家的职业联赛普遍时间较长,甚至巴西和阿根廷这两个南美足球的超级大国每年联赛都是从2月开始到12月结束,长达12个月,因此对于球员体能和状态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这导致南美各国足协和欧洲足球步调不同,不会在7月-8月和1月-2月进行国家队赛事,因此美洲杯也就只能在6月-7月进行。
6月-7月恰恰是欧洲足球赛季结束之后,各国联赛还没开始的季休期,因此欧洲各国球员的状态都调整到了最佳。而美洲的国家也为了能够拿到这个含金量十足的冠军,也会在本国联赛休整期进行各种比赛来磨合训练,因此美洲杯的比赛激烈程度和观赏性都是整个南美洲的又一顶级盛宴。
在1990年代开始,全球进入全球化时代,世界进入经济快速融合时代,足球作为全球第一运动,自然也受益良多。世界足坛巨星的流动方向不再是局限在本国或者本大洲国家,而是流向了具有最高知名度和财力的“绿茵王冠”:欧洲五大联赛。因此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的南美球星涌入欧洲联赛效力,一发不可收拾(20世纪初是“人才南流”)。
因此到如今为止,从世界范围内的南美顶级球星基本上都加入了欧洲联赛,南美足球的“球星外流”现象十分严重。这也导致了很多南美国家,例如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等国的国内联赛质量下滑,因此为了让国家队球员保持高水平的竞技状态,这些球员的母队同意他们参加每年1月-2月举行的南美解放者杯和南美俱乐部杯赛。
到如今为止,每年的南美解放者杯和南美俱乐部杯赛以及随后的南美超级杯,已经成为南美足球顶尖俱乐部的“世界俱乐部杯”。每年全世界的顶级俱乐部和各路豪强都齐聚南美,让南美各国“过足瘾”。
不过由于南美各国俱乐部的财力毕竟不如欧洲,因此每到季休期,大多数外援还是选择返回欧洲踢球,这导致了南美各国的国内联赛的实力也有所下降。而在参加国家队比赛时,也面临了一种“两难”的处境:如果球员不从欧洲返回的话,国家队的实力将会大打折扣,而如果有实力的球星都加入国家队,国内的联赛将十分冷清(国内大牌球星寥寥,欧洲外援又被召回国),因此这也为每年6月-7月的美洲杯的举办提出了挑战。
如果球员不能如期返回,将对国内联赛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严重影响该国联赛的营收和关注度,但南美国家对国家队的重视又达到了十分恐怖的程度,因此为了能够保证国内联赛的正常运行,又能不影响国家队的比赛,各国足协和大牌俱乐部商量后,就达成了一个“默契”:在国内俱乐部效力的球员参加国内的南美俱乐部杯赛,而效力于欧洲的球员回国参加国家比赛,这个默契也就是“南美两极”。
但是南美俱乐部和国家队的“两极”还是给南美足协出了一个难题:有大量欧陆高水平外援的球队,实力当然会更胜一筹。例如在1999年-2001年期间,阿根廷国内俱乐部河床先后夺得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