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中国强吗?

利志衡利志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强。 国球不是浪得虚名的,而是实至名归的。虽然乒乓球在中国普及率极高,但能够打到专业级别的运动员并不多(相对于篮球、足球而言),能够打进国家队二队甚至一队的就更少(相对于进CBA、中超的人来说)。能进国家一队的就不说了,基本都是顶级中的顶级了。

就拿去年亚锦赛来说吧,国乒派出了这样一支队伍—— 主教练李隼,这是继2014年仁川世乒赛之后,他第二次担任中国队教练。 教练组还有张雷、陆元盛、刘恒、刘志强等。这些名字在乒坛都是如雷贯耳的。 刘炜,作为老一代的国乒队长,是大满贯得主,世界排名第一。

王皓,大满贯得主,世界冠军,奥运会亚军。 张怡宁,双圈大满贯得主,奥运会冠军,世乒赛冠军。 王励勤,三届世乒赛男单冠军,两届奥运会金牌。 马琳,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冠军。 许昕,亚洲杯,世乒赛,全运会冠军。

马龙,世乒赛,世界杯,奥运会冠。 在我们一般人看来,这已经是一支可以横扫天下的无敌之师了;然而,就是这样一支球队,在比赛中出现了这样的局面—— 上半时五局比赛中,中国队输了三局,以1比3落后。 下半时再战四局,中国队输了两局,2比4,差点被逆转。 还好最后时刻,马龙/许昕救场,连赢两局,最终3比4,有惊无险,赢得比赛。 这是什么概念呢?这支队伍的球员,最年轻的已经是35岁的许昕!拿过世乒赛,世界杯等几乎所有重要赛事的金牌。最大的已是46岁的马琳…… 就这样,这支集齐了大满贯与亚锦赛冠军的梦之队,在与泰国队的比赛中,居然打得如此艰难。

湛静杉湛静杉优质答主

中国乒乓球的优势由来已久,优势的形成也并非一朝一夕。简单来说,优势主要源于人才的高度集中、教练员的高度集中、器材保障及医疗康复的集中、管理的集中、训练年限的集中等等综合因素。

一、人才高度集中。

运动员在基层的选材、启蒙教育和初级训练就由国家和地方共同统筹安排,当运动员成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即可以通过试训等程序进入各国家训练基地中进一步训练,这些训练基地,如同“人才仓库”,储备和培养着中国的顶尖选手。

在世界乒坛,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建立有完善的运动员选拔输送体系和业余训练体制,但他们不可能像中国这样将全国范围内最优秀的人才像集中在一起,这是中国无可匹敌的有利条件。

虽然其他国家也有很优秀的选手,但由于受该国整体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该国即使再优秀,也不可能得到与其他国家(地区)优秀运动员交流和实战的机会,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一般在该国内排名前3位的选手就属于“国宝级”选手,他们的训练和参加比赛的机会,很难得到保证。

二、教练员高度集中。

中国的教练员群体庞大,水平高,在科学训练、系统管理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这一点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聘请的教练中多来自中国就可以得到印证,教练员的高度集中与优秀运动员的高度结合,是保证产生世界级优秀人才的基本条件。

世界乒坛其他国家和地区,从教练员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与中国相提并论,例如,匈牙利曾是乒乓球运动的王国,他们的运动员整体水平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处于鼎盛时期,匈牙利拥有世界一流的中远台技术,然而由于该国乒乓球人口少,导致运动员和教练员也少,后备力量得不到保证,教练员也无法再从本国挑选出好的苗子进行培养,长此以往,使该国乒乓球水平逐渐滑坡。

在匈牙利乒坛,能够执教国家队主教练的教练员也是屈指可数,这种现象在世界乒坛较为普遍,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中国乒乓球队在教练员配备上的优势。

三、器材保障及医疗康复的集中。

中国乒乓球队在不同训练基地的任何一家球队都能得到完善的器材保障和良好的医疗康复条件,这为大运动量、科学训练提供了条件(这点国外很难与我国相比)。

四、管理的高度集中和训练年限的集中。

由于中国乒乓球队的管理高度集中以及在运动员选材时是从低龄化开始的,使得运动员能够接受常年、正规的系统训练。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