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几个月才有胎盘?
1. 妊娠早期(0-3个月):受精卵着床后,在孕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发生变化,供营养给胚胎。此时没有胎盘形成。
2. 妊娠中期(4-6个月):此时子宫逐渐增大,腹部微微隆起,胎儿发育进入黄金时期,需要充足的养料和氧气。在妊娠第49周,胎儿开始吸入脐带中的血液,摄入营养物质和氧气。随着胚胎的生长,其体内出现胎盘样结构以获取营养,进行细胞分裂和器官的形成,母体通过绒毛间隙进行物质交换。
3. 妊娠晚期(7个月后):此时胎盘完全成熟。经过几周的变化,绒毛间充塞丰富的结缔组织、脂肪和水肿液,形成胎盘。整个孕期胎盘由胚胎期的大约5g长到分娩期的100g。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胎儿出生时都有胎盘。某些遗传性疾病或早产儿会没有胎盘,而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试管婴儿往往也没有胎盘。
如果没有胎盘,孩子该如何获得生长所需的营养呢?实际上,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利用胎盘从母体中获得铁和其他营养素外,还会从母乳中获取其它维生素及必需脂肪酸。如果有条件,最好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 此外还要强调的是,胎盘虽被誉为“生命摇篮”,但并非无所不能。因为胎盘本身并不能产生细胞,也无法控制子代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它仅仅是起着“桥梁”的作用,将母体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运送给胎儿,并将胎儿的代谢废物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