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上有多少别墅?

鲍怡璇鲍怡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一个可能不太正确的数据。 1920年代,在鼓浪屿建造并居住过的外国人大约有5000人左右。其中847人拥有私人住宅;这847人中的60%又在岛上拥有两座或以上的住宅。

也就是说,大约420个外国人(相当于今天一家大型外企的海外员工数量)在鼓浪屿拥有自己的房子,而同时拥有两幢及以上房子的外国人就接近350人。这些数字意味着平均每幢房屋只有不到2个住户。当时岛上的住房大概总共也就1万多间。 这些房客的身份各异,有领事馆的工作人员,有各国驻沪总领事,也有商人、银行家以及传教士等等。他们修建房子用来度假、招待朋友或者作为租借给华人使用。

这些建筑里相当一部分是按西式方式建造的,带有漂亮的门廊和露台,有直插云霄的烟囱,还有游泳池。一些富有的美国人甚至从大陆运来石料建设外墙——这在当时的上海滩可是非常费钱的材料。

不过,随着日伪统治时期人口暴涨,加上内战后期国军溃败后大批军官逃往台湾及东南亚,又有大量外籍人员涌入,使得原本就不多的外国侨民住房更加紧张。据我奶奶讲,当时有一幢外国人聚居的小楼,住满了来自各国的妇女和儿童。没有带孩子的母亲则与带了孩子但却没有母亲的男孩子住在一起。

等到新中国建立之初,许多外国人被赶出中国。他们的房产由国民政府收回,重新分配给了当地居民。当然也有一些留用的,比如外交部等一些涉外机构人员,还有驻沪各国使馆的人员。但总的人数应该不多。

还有一些外国人的旧宅被改造为宾馆或招待所,供前来参观的外国游客下榻。像我在岛上学游历时曾住在原美国领事馆改成的北园宾馆。而原法国领事馆所在地,现在已经变成了著名的海天堂构,成为不少旅行团打卡之地。

至于那些既无外交身份又非旅游者的外国人,我想他们中大多数人会住在三山街口的大同酒家后面的一排西式小洋房里。这些洋楼原来属于英国人,但他们早已迁往他处。而日本投降后,一些日本难民也在此定居过一段日子。所以,可以说这些房屋真正实现了“中外混住”。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