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的五行属什么?
五音、宫商角徵羽,是中国古代音乐的五个基本音阶,相当于现在简谱中的12356。 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的五行是土金木火水,在相生相克的关系中,土克水、金克木、火克金。所以保为土,信为金(“言”字旁表示口舌之利)。 《说文解字》解释“保”的本义是保护抚养的意思(保,养也。从人,从匕。持匕有所养,一曰守也);而“信”的本义则是诚实不欺(信,诚也。从人,从言。言信,言之有物)。 在古人眼里,诚信的保护者就是神明,他们往往通过祭祀的方式来祈求神明的保佑。例如《周礼•春官·大祝》中记载了五种祭祀方式来祈求五种神的护佑:以祀日,祀日于坛,祭先啬而下及司民司天之神;以祀月,祀月于坛,祭遥望于群望;以祀星,祀星于郊,祭中星;以祀四望,祀四方百廿之神;以祀四类,祭山林川泽坟衍深渊昆仑之属……
可见,当时人们把日月星辰山川等等都视作有灵之物,而且它们还分别对应着不同的五行属性,并且彼此之间相互影响产生作用。例如《左传》中记载:“天道远,人道迩,非所知也。”这是孔子在阐述自己对自然与人事关系的观点时所说的名言。他认为天道的道理高远难测,人事的道理近在前方易知,一般人是不可能了解天道和人道之间的变化的,只有圣人能知晓其中的变化规律。这种对天人关系的研究,构成了传统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命论(儒家)和阴阳五行学说(道家)。
其实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都在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只不过他们的着眼点不同而已。孔子认为人应该顺从自然之道,不要妄加干预,否则就会受到惩罚——“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免而无耻;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惧而不畏;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就是他著名的“德治”主张的由来之一。至于道家则更注重对自然界的考察和研究,他们认为宇宙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人类应该顺其自然地生存和发展下去才是。因此老子提出了“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第八章)的观点;庄子则在《逍遥游》里描述了一个无束缚、无拘束的理想境界:“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总之吧,无论是孔夫子的“德治”思想还是老庄的“道法自然”都是后世儒家和道家所崇尚的原则,这些原则贯穿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并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