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五行相克?
五行相生,就是生我者(我出生的那一天的天干),比如:甲生于乙,乙生于丙等等。 五行相克,是我克(控制)者,也就是克我者,或是我克(伤害)者,比如:丁克庚,癸克戊等等。 我克者,在八字命理学中称为“食神”、“伤官”;克我者,在八字命理学中称“正官”、“七杀”。 所以,从生克关系上就可以看出,伤官和食神是和我亲近的,官杀是克我的,所以,一般来讲,身旺遇伤官见财,或者身弱逢食神生旺,都是吉利的事情,表示成功或得实惠等。 但是,如果身旺遇到正官,或者身弱见到七杀,就不太吉了,表示有压力,或者是是非之灾。
不过,这都只是单纯的理论分析,还需要结合其他干支来进行具体分析。
在六十四卦中,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离为火,坎为水,收于中央土,故有“天地定位,风雨雷电,山水相依,水火不相射”之说法。 也就是说,凡是遇到了克我者,我都能克制住他,这就是五行相克的道理。 但这里要注意一点的是,这里的克制与我们现实生活中对事物的理解有所不同——我们常说某人生我了,意思是他对我的克制力很大,其实是对克我者的一种褒扬。而在五行之中,你克制住了我,我却对你没什么影响,我们仍然各走各路,这就是最好的状态,也是最吉祥的。所以说,五行相克其实也是相生相守的一种方式。
宫令优质答主五行相克,指本气行(即本来之气的运行)至其所不胜(即相克)之气,此为反克,乃异常之气也。是气为标,所克之气为本,又名乘或侮,乘侮皆异常之气也。
“相克”又称“母病及子”,《难经》:见其 transmitting(传导),知其由来(母病),求其属(子病也)。
在异常之克,有“制化太过”和“不及”两种反常现象。“不及”,即应当克而未能全部克制,则被克者过盛,反而欺侮正常应当克制者,这便是“反侮”(俗称“反克”)。
所谓五行相克,即是说明这五种事物在相互关系中存在的相互制约关系。比如:以木和火的关系为例,木克火,但是火又可以烧木,这不成了火反过来又制于木了吗?其实,这就是事物运动的矛盾规律。“木生火”是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木克土”,“土生金”是说木不能直接克金,要受到土的限制,“金生水”、“水克火”,是说金不能直接克火,要受到水的限制,“火生土”而土又能生金,是说火不能直接生金,要受到土的限制。所以这种相克的关系是制约在一个和谐的系统中。
五脏的木火土金水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既可生,也可克;既可反侮,也可反克(即反克);可直接生或克,也可间接生或克。
总之,五行相生相克或相侮相畏,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是互相依存、相互为用的。中医很强调五行的互相制约的关系,这种互相制约在五行系统中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得这个系统非常有序并处于最佳的稳定态。
五行相克的顺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病理上,利用五行相克规律来治疗和解释病理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种关系上:一是相乘关系,二是相侮关系。
相乘,指五行中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本能克服自己的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异常变化。比如木气过盛,木旺则金必衰,肾水不能固摄,木气更容易肆虐,脾土更难安分,导致肝气横逆侮脾的病证发生。
相侮,亦称“反克”,指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而被原本应该克制自己的一行反向克制,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性变化。
人体五脏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是脏腑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当异常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相克关系来制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