岙的五行是什么?

璩书宁璩书宁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汉语大字典》中“岙”字条的解释有二: (2)指山坳,亦泛指山谷。此义项下又分五个小义项: 所以,“岙”字的五行应该属于土。至于“山坑”、“小山”之类解释,是因为在五行的归属上,除了根椐字形,更多的是根椐字义。形声字“岙”的读音为ào,从山,告声。本义指“小山丘”;假借义为“山坳”。古代的字书,对于“字义”的记载是十分详尽且考究的,而“读音”则是比较笼统。比如“兆”字,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六》里说它的本义是“灼龟卜,视火灭为吉凶之兆”,但却没明确说明它的读音。直到南宋的贾逵才提出“兆”读若“昭”。可见“读音”这一项是有相对性的。

现代的汉字学著作往往忽略这一点,一味强调形声字的构形规律,其实忽略了古书上那些有意思的文字训诂。 “音”在古代是个会意字[1],甲骨文的“音”字,上面部分像双手举着一根杆状物,下面像敲击出来的乐声。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弹奏乐器时发出的声音。后来金文字形在下面加了两点,表示音乐旋律中有强弱之分;小篆字形变成今天这样。隶书则把上面的“辛”变成了“言”,因为“言”代表的是一种语言,自然和声音有关联了。所以“音”的本义为“乐(yuè)声”。而“讯”字从言,表示的语言则是询问的意思——问话要发出声音,这才有了今天的“消息”一词。 所以,从字形上看,“岙”字属土无疑了。那么,从字义上看呢?

关于“岙”字的本义,《汉语大字典》收有两个出处: 这两个条目的说法大同小异,都承认“岙”的古字作“”,引《集韵》“”为证。却忽略了另一个证据——东汉的应劭撰写的《风俗通》一书里有这样的文字: “水旁”的“水”指的是江河湖泊之中的水草,这些水草长出来之后覆盖水面,形成一种类似陆地的东西,人在其中可以通行。这里“水旁”两字用的就是“沚”。而在水旁的陆地上,自然是土壤了。所以,“岙”的本义应为“田野”。而它的衍生义“山凹”,则是由“田”的衍生义“耕种的土地”转化过来的。

姜予骋姜予骋优质答主

岙字拼音是ao,笔画有11划,结构为左右结构,部首是山。“岙”字音同“澳”,本是浙江、福建等地特有的地理方言词语,与滩、岬、浦、湾等同属临海特有的地貌名称,一般指四面环山靠海的比较狭长的平地,或指在群山之中由溪流切割形成的一种平地。那么对于写作来说,这个字其实用的人还是比较少的,所以用来取名则更有新颖感,更有文化内涵。

在起名中,岙字常做名的末尾字,其现代汉语拼音读一声,但在取名时为了音调起伏变化,一般为轻声处理不标音调。岙字部首是山字旁,本意是指在山脉中由溪流切割形成的一种平地,在取名时也可以取岙字本意的引申含义,有广袤无垠、稳重自持等内涵。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