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有外汇风险吗?
当然,任何一家正常的公司都有汇率风险。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为什么会有汇兑损益: 比如A公司为外贸公司,从美国客户处拿到订单,需要向供应商采购产品,此时A公司与B公司签订协议,约定3个月后付款,按美元结算;同时为了控制风险,A公司在银行购买了远期美金存款利息收入产品(即买进即期人民币,卖出3个月远期美圆).
三个月后,B公司交付了货物,A公司支付了款项并收到了发票,经过财务核对,确认无误后交由会计入账。 但是此时由于货币政策的调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也就是说按照目前汇率计算,A公司付出的人民币金额比收到的美金金额要多,因此就会产生一定的损失(也就是盈亏相抵之后体现的)。这个损失的绝对值就是汇兑损益。
理论上讲,当货币市场完全有效时,即任何一种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价格是完全透明的,并且每个人对所有信息都知道且做出反应时,这种风险是完全可以消除的,但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所以这种风险存在且无法消除。
作为普通的企业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规避/降低汇兑损益: 1、选择合适结汇时机——即在价格高的时候结汇或在价格低的时候购汇
2、提前或延后结汇——即在行情好的时候多结汇或在行情不好的时候少结汇
3、套保策略——即在期货市场上做空(买入看跌期权)或者在现货市场上做多(买入看涨期权)
外汇风险在国内企业中客观存在,一般可分为交易风险与折算风险。 所谓交易风险,是指从订立国际性经济合同到合同执行完毕,直至最后办理外币结算的全过程中,由于计价货币和支付货币汇率的变动而形成的实际收益的不确定性。交易风险会给企业造成在岸货币实际价值的损失,例如,我国企业某年5月出口一笔商品,计价货币为美元,价值100万美元,按当时汇率可兑换980万人民币,合同规定,收到货物三个月后付款。
结果,三个月后即8月份结算时,美元上涨,100万美元兑换成1100万人民币,企业因此损失20万人民币。 折算风险又称会计风险,是指跨国企业因合并国外子公司的会计报表,在把子公司外币资产负债表折算成本国货币报表时,由于汇率的变化而使企业资产负债表净资产账面实际价值发生变化的一种潜在风险。如我国某企业在美国设有一子公司,该子公司拥有房产、设备等100万美元,企业拥有其全部股份,去年底按规定折算人民币(设当时1美元折人民币9元),国内总公司资产负债表上应记入净资产900万人民币。今年底母公司要将子公司全部资产合并进我国总公司自身经营的业务,在对子公司资产负债折合成人民币时,恰逢人民币贬值,1美元合人民币10元,总公司应记入的子公司净资产应为1000万人民币,比去年底多计了100万人民币。
因此,我国总公司虽未进行实际的涉外交易业务,但却存在外汇风险,这种风险虽然是一种账面损益,但实际上的经营活动发生变更时,这种账面损益就变成了实际收益。例如,在母公司想把子公司出售后,由于当时该子公司价值1000万人民币,而去年只有900万,其差额100万就由理论上的损失变成了实际损失。所以,折算风险虽仅影响母公司会计记录上的损益,但若汇价出现不利变化,也可能会造成本国企业一定地价值损失。因此,国内企业要正确认识外汇风险所带来的危害,及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来规避和化解外汇风险,实现外汇保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