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怎么疏散500万人口?
谢邀~作为一个北京人,这个题目真是切中要害啊… 先说说我爸妈那一代人对于“疏散”的定义——那就是住得远远的,离单位远一点,最好能有一辆自行车,下班了蹬回家;孩子离学校远点更好,最好有一辆破自行车,天天迎着晨光朝露出发,踏着夕阳余晖回家。 当然,那时候没有交通拥堵这个问题,大家开车都遵守规则,也不像现在这么追求速度与激情,所以车也不多。
但到了90年代中期之后呢?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北京开始大举建设新城,试图利用新的工业园区和住房规划来疏解京城的传统工业和人口,同时借助交通建设(主要是高速公路和大站快运)来减轻城区的交通压力。 “减员”+“离城”,这才是北京当初“疏”的概念。 但现在这个题眼已经变了。
现在的题眼变成了“疫情”。 要我爸妈那个年龄段的来想想,如何把500万人放走而不传染给他人和病毒源?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是我们这代人接受了更好的疾控教育,知道了如何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动态,了解了阻断病毒的传播路径,于是问题就变成了可行与否的问题。 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是否能找到一种方法让500万人不传染地离开? 我想应该是可以的。 关键就在于怎样在短期内建立足够数量的隔离点、怎样保障所有被隔离者的基本生活和心理健康。 至于出行不便的问题,可以参照武汉封城时建立的应急交通方式来解决:提供单双日票以及限定区域活动范围的方式。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点还在于隔离点和医疗设施的准备是否充分。如果这一切都准备完备并且执行有力的话,我相信短期内实现这个目标不是难事。 而这一轮疫情中更为值得思考的是长期策略,如何在今后更加常态化的环境下做好防控? 这确实是一个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