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生肖喜欢画画?
1.子鼠 画中“鼠”,是指“鼠咬天开”的意思。在《山海经》里有一篇《大荒东经》写道:“东海之渚中有山名度朔,上有大桃树。”又记:“西海神禺疆上献帝喾。”这棵树就是传说中的桑椹树和桃子树。而“鼠咬天开”的故事,也是从这儿开始的。 东汉应劭著的《风俗通义》里引用了一段汉朝宫廷里的童谣说:“东海有大桃,花叶浑如醉;东海有黍米,种之美且丽;东海大桑树,枝叶何翩翩!”“大桃”指的就是“桃木”;而“黍米”则是描绘像米粒一样的谷子种子;至于“大桑”嘛,说的就是桑树了。 那么“鼠咬天开”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世界上本来没有天(或者说,天地未分),只有一片混沌,就好像一个鸡蛋似的,宇宙间一切包括人在内都没有形体的。可是老鼠却来咬这个混沌,于是才有了天地,这是多么神奇的想象啊! 明代著名文人李诩所著的《戒庵老人漫笔·论十二生肖》中说:“人所属者,惟鼠最蠢而灵。”这段话的意思是:人们认为的十二生肖中,除了老鼠之外,其他的动物都挺笨的、不灵光的。为什么唯独老鼠这么聪明呢?这是因为,其他动物都是在晚上活动的,而老鼠是白天活动,所以眼睛就特别明亮,因此“鼠目寸光”这句话,其实就是形容它的眼睛很灵的。
2.丑牛 “牛”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是代表着“土地之神”的。 据汉代刘向著的《古史考》记载:“舜耕于历山,尧帅诸侯耕礼。”这里面的“历山”,也就是舜耕的地方,在今山西省祁县东;而“尧郊台”,则是在今天山西临汾东南三十里处。 其实,“舜耕于历山”还有另一个版本的故事,其中“历山”的名字的来由就跟“牛”有关。这个故事来自西汉司马迁著的《史记·五帝本纪》:“舜耕历山,渔雷泽。”为什么说是“雷泽”而不是“历山”呢?原因是这里的“历山”指的是“雷神”,而不是土地之神。 原来,在远古时期,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理解是非常模糊的,他们把一切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都归罪于神灵。比如,打雷是他们认为的“雷神”发出的声音;闪电是他们理解的“雷神”挥舞的兵器;而下雨呢,是他们敬仰的“雨师”洒下的甘露……总之,万物都由神灵操纵着。
3.寅虎 在我国民间传说中,老虎是代表“东方之神”的。而在古代典籍《山海经》里则有另外的说法:“虎身而羊尾,其音如婴儿,名曰‘猼訑’;‘马身而鸡喙’,其音如凤凰,名曰‘猼鸽’……” 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这种“猼訑”或“猼鸽”长得就像一只老虎,但身上却长着长长的羊毛;或者像一匹骏马,但却长着一个鸡一样的嘴(喙)。更神奇的是,它们发出的声音既像婴儿啼哭,又像凤凰鸣叫。
4.卯兔 兔子在神话传说中是代表“月宫女神”的。早在先秦时期的楚国,就有一件著名的“子衿”衫上就有关于月的图案--据说这件衫子上画着一个月亮,月亮里面还站着一个人,这个人头发稀疏,光秃秃的脑袋看上去像个“龟”,而躯干和四肢却又很像“兔”,真是奇怪极了(参见宋吴自牧撰《梦粱录·妇女承应歌曲》)。
5.辰龙 “龙”在传说中既是代表“天子”的神物,又是象征“西方之神”的灵兽。 而在实际上,古人把龙看成是一种能兴云降雨的神异动物。
6.巳蛇 蛇是与龙一样受到崇拜的图腾,并且与龙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春秋》文公十四年中有这样的记载:“公梦君子,身穿黄衣,状似蟒蛇。”这大概是关于“龙”的最早记载了。后来到了汉代,出现了称为“黄龙”的形象,据说身上有五彩,并且带有人形的影子。
7.午马 马在神话中主要象征着“西方之神”。 清代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提到一种说法:“盖马之性淫,见则淫发,故于祈年太坛,设位用黄马拉者,取其淫气散也。”就是说马天性好色,要是看到异性,就会发情;因此在祭祀祖先的时候,用的马全是黄色的,因为黄色属于中性,不带任何色彩,这样一来,马就不至于因“性致勃勃”而导致亵渎了祖宗。
8.未羊 羊在神话中是象征“大地之母”的灵兽。 我国最早的字典《尔雅·释畜》中说:“羊,儒儒也。”什么叫“儒儒”呢?意思就是软绵绵的,走路时摇摇摆摆的样子。可见羊的性格是相当温驯的。难怪它能代表母亲温柔的母爱。
9.申猴 猴子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在神话中当然也是备受尊崇的灵兽。不过,它代表的“南方之神”却跟它聪明的头脑有着很大的关系。
10.酉鸡 金鸡报晓,对于农人来说,早晨的太阳是他们每天期盼的,所以他们欣赏“旭日东升”的风景,并把“金鸡报晓”绘成绚丽的图画。
11.戌狗 狗在神话中是象征“忠诚”的代表。 汉代文学家扬雄在其著作《法言·吾子》中指出:“狗止也。知至而止,不可以劳。明至而止,不可以勉。”就是说狗生性机警,当它发现危险的时候,它会立刻停止前进,以免遭到伤害;但当它看清情况之后,会立刻奔向前去。换句话说,“狗止也”这句成语用来比喻“遇事谨慎,行动果断”。
12.亥猪 猪在神话中似乎没什么作为,它代表的是“水神”。相传上古时代,共工氏头上的角很尖很长,好像牛一样;而颛顼(读音同“专虚”)氏脖子上的肉瘤很大,像牛一样;至于尧帝,则身体像熊那样胖。 《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