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什么冬眠?
子鼠 ,因为冬天来了万物都沉睡了,当然也包括老鼠,而且鼠字下面有个夕,表示晚上,所以子鼠在冬天是处于休眠状态。 丑牛: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寒,十二月节……鸡,乳雉。”又云:“立春,正月节……鸡,启明。”可见,“鸡始乳”“鸡鸣”都是在立春节气前后。这时,冰雪开始融化,土地渐渐湿润,虽然春已经到来了,但是天气仍然寒冷刺骨。
寅虎: 在古人眼里,虎为阴物。阳气始盛,阴物潜消,老虎的睡眠应该是最少的;并且虎为王兽,王者是有意识的,不应该会进入深度睡眠,也就是说“寅时睡足”或“寅时将尽”,是说老虎正在蓄积能量,准备开启一天的奔跑和跳跃模式,而不是正在进入深度睡眠。(其实我觉得老虎一天到晚都在跑,应该是始终处在清醒的警戒状态) 卯兔: “斗指卯,万物出乎震,乃生木,故曰惊蛰。蛰者,伏而不动也。万物蛰伏于地下,而卯中有阳气上升之象。此时草木受阳气催促,开始萌发,兔子也开始出洞觅食了。所谓“卯时兔上树”说的就是这个时候的兔子。
辰龙: 大寒节气刚过,隆冬尚在。此时尽管阳光和煦,百花争艳,但温度依旧很低,植物的生长都很缓慢,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生长,所以“蛇不蜇,龟不食”,所谓的“龙不吟,虎不啸”也应该是指此时龙、虎都处于一种静止的状态——它们没有发出声音和吐出舌头,是因为它们根本不需要通过发声和吐舌来增加自身的散热来抵御低温。
巳蛇: 一阳升腾,阴阳交替,大地开始解冻,水泉渐流。此时蛇类也结束了冬眠,开始活动了。
午马: 马的视力很好,又善于奔跑,所以即使在白天它也能看到东西,甚至在风驰电掣中还能细看花草。至于“午马沉酣”应该是说午马在休息的时候,身体很慵懒,看起来就像是睡着了,事实上它只是闭上了眼睛,大脑却还在高速运转。或者说它的梦境很多,每一帧都是精彩的电影。
未羊: 《黄帝内经·灵枢经》里有“病在上,取之下,泻之血,如食等。病在中,泻之中,清之内。病在下,引之上,消之坚,如其吸冒”,这里说的是用针刺治疗疾病的方法,其中“下”“中”“上”应该指的是体表经脉穴位的深浅,说明在未羊体内外,上下左右都是有血的,而且应该是流动的,并不是像石头一样坚硬。
申猴: 按照阴阳学说,申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而猴子是阴阳平衡的动物,正午时候的猴子应该是不睡觉的,更不会像人一样躺在床上,而是趴在地上,或者蹲着,甚至跳起来挠背。
酉鸡: 前面说了“鸡三足”,脚多走路也多,所以到了酉时,天色将晚,劳累一天的鸡该回家休息了。而且“夕阳无限好”,此时的阳光金灿夺目,温暖宜人,正是养精蓄锐的好时光。 戌狗: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中国古老而又奇妙的数学哲学,也是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这里的“三”不是单指3,而是泛指多个。比如我们常听说“三阳开泰”和“三阴交泰”,还有药理学中的“三类药物”等等,这都是说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两个方面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有阴阳就有矛盾,有矛盾就需要平衡,于是就有了“三阴三阳”——少阴、太阴、阳明、少阳、厥阴、阴阳明等六个经络,而每个经络又有两条经脉,这样就形成了十二正经,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就像狗的眼睛能够同时观察两个物体一样,人的眼睛能同时观察到的景物也是两个,也就是阴阳各一半,所以“戌时人静”说的是这时候人应该停止一切娱乐活动,让心灵和眼睛都慢慢平静下来。
亥猪: 在古代,人们用圭表测量日影来计算时间。夏至那天,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时间大约在寅初(早上三点)左右;冬至则反之,太阳从西南方升起,时间在亥末(晚上九点)。中间二十四节气,周而复始。所以,按古计时法,这一天分为十二个等份,每等份对应一个时辰,每一个时辰正好等于现在两个小时,所以称“古时一昼夜”。那么“昏时定鼎”就是说野猪这一天的行动主要在黄昏的时候决定——其实也就是在现在下午五点到晚上九点的四个小时里下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