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镇在哪?
如果你想体验一种别样的生活,如果你想寻求一份难得的幽静,如果你想寻找一种别样的浪漫……那你就来西安看看吧!西安除了那些名人古迹、著名学府和热闹的都市街区,还有许多美丽的古镇,这些古镇保存着较为完好的市井生活习俗和传统的手工艺。下面本文就带你一起了解西安的几个古镇,领略古长安的不同寻常的古镇魅力。
在关中腹地,有一个名叫“长安”的古城,这里曾经是13个王朝的古都,我们熟知的“西安”便是这座古城现在的名字。在“长安”的东部有这么一个小镇,名为“常宁”,因与长安仅有一河之隔,古人便取常在安宁之意而得名。常宁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极为丰富,还有“文学之乡”的美丽称谓。如今,她依然沉静地躺在陕西省的西安市蓝田县西南部,有两条铁路和三条公路从这里穿过,位置相当优越。
在常宁镇的东南侧,有一条清渠,叫清水河。河北岸有一个村庄,叫崔家庄。这个村庄有一个居民组,名为东院。东院村民组有一个奇怪的东西----南坡陵园,陵园内埋葬着三位声名远播的古人。他们是:韩愈、李商隐和张大千。
其实在西安辖区内的乡镇中,以人名命名的村镇很多,但是有趣的是,这些人都不是本地人。有的是因为名人经过这里,留下美名;有的则是为了纪念某位历史人物,将他的名称作为村名;也有的是用“雅化”或“美化”了的原住民族地名以作纪念。西安辖区内以人名命名的村镇有:子长村、王兆村、李庄村、闫良村、韩旺村、南郑村……这些村名有的很有来历,有的则十分含蓄,还有的则让人莫名其妙。究竟是哪些人呢?为什么被纪念了呢?
子长,原名赵子亮,陕西米脂人。1935年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36年7月,随红三团奔赴抗日前线,指挥所部对日作战98次,屡建奇功,被誉为“孤胆英雄”。因在反“扫荡”、反“清乡”战斗中屡立战功,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最高荣誉嘉奖——一级八一功勋勋章。1946年8月,受命率部南下,挺进西北,任西北野战军后勤主任兼政委。1949年2月,任榆林专区专员兼地委书记,领导进行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
王兆,名鸿谟,字兆霖,号王农,清乾隆五年(1740年)生于西安。出身诗礼世家,少时即工诗,有“神童”之称。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中壬午科魁,第二年任河南固始知县,一年后升山东黄县知县,再后升山东东昌府(今聊城市)知府。
李商隐(813—858年),字义山,号樊南生、鬼禄士。东汉书法家蔡邕有“昔蔡邕泣铜雀,卫玠赴江东”的佳句,诗人郭沫若也赋诗赞之:“悲哉蔡邕意,一朝复为魑”。李商隐曾做过小官,由于无法施展才华,便远离尘嚣,隐居少林寺。
闫良,战国时期魏国人,著名哲学家,学贯古今,曾参加编撰过《诗经》、《春秋》等书,颇有学术成就。因曾官任阎乡(今西安)宰,又称闫良。他学识渊博,长于法家,又善纵横术,为魏昭王所器重,官至少府。
韩旺,三国时京兆人,曾任蜀尚书郎。诸葛亮征南中,卒于军中。诸葛亮将其托付给儿孙。其子韩绍基迁居武候镇。后人在此立碑建庙,名为“显忠”。
南郑,又名“南湖”,三国时关中的巨富大族,人称“小彭城”。其子南郑侯为避战乱,迁居湖南长沙,成为宋代著名文学家。因居长沙的后代南迁广西,其宗祠仍祀南郑侯。
通过古镇之旅,重温了历史古迹,不但使人提高了文化素养、增长了地理知识,而且增强了民族责任感。从西安的古镇出发,驶向更广阔的生活天地,收获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