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不平四字成语?

申明让申明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不平则鸣bù píng zé míng,出自唐代韩愈《送孟东野序》:“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出乎心,发乎声,律乎义,不于郑卫,有闷瞀之情,必达之于音乐。”其意思是:指受到委曲和郁积不平之气一定要发泄出来,通过行动来反抗或者通过言论来表达。后来也指遇到不平的事,一定要说出来,给人以发泄的力量、鼓励的话语。如当代吴强《红日》第六章:“老赵是直肠子,见了不平,总要发泄一下子。”

不平则鸣成语出处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咆也,或激之;人之于言也亦然。”

1、宋朱熹《题刘彦希录辨》:“此数子者,其为文章议论,未有能及公者也。而二苏奋志于下,如大川之奔而欲出于平陆,如不平之鸣而欲放于四海。

2、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夫子之于不平则鸣,尤激切愤懑而不平也。

3、郭沫若《海涛集·“左”的倾调与“反动”的倾调》:“人的天性本来是‘不平则鸣’,我们不要去制止它,只要去疏导它就够了。”

4、孙犁《秀露集·关于莫言》:“我看到莫言的《食草家族》,也想到中国自古就有不平则鸣的话,还有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