塍字五行属什么?
1.五行,指天地之气的五种运动状态。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五行即指世界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金、木、水、火、土,又叫做五材(原义是指创造万物所必需的材)或五曜(原指日、月、五星的运行);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这是构成宇宙的五种基本要素,并用以比喻自然界多种事物的关系和功能,如说明社会结构时称“君臣有义如地守任,父子有情如天合道”[注]等; 其说始见于《尚书·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
2.相生相克:所谓生即是繁盛的含义,克则是限制的意思,简而言之就是某种元素产生后对其它存在元素的制约作用以及自身生存发展的状态。 相生: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相克:木生火被火灼烧而熄灭;火生土被土掩埋;土生金被挖掘;金生水被提炼成液体。 水克火使火减弱;火克金使金属变软;
3. 应用 ①古代中国哲学家用来说明世界的变化,并提出相应的社会政治道德观念。儒家孔子主张“正名”“执两者之间”,道家老子则提出“反者道之动”“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的思想。
②中医把五行作为五种器官的功能活动关系及相互影响的逻辑形式,用以说明脏腑器官生理功能协调平衡;用金、木、水、火、土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并以此推断发病的原因与部位;治疗原则则为“制其病,必求其本”,亦称为“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用五行之间的关系解释人体病理变化的规律是“损其肝者,必伤其肾”“五脏受气于其所生而实,实而泻之,乃可复也”;同时也可据此判断病情的发展趋向为“母能令子虚”“相得则和”
③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年;此外还用于计时,叫做干支纪法。古人通过观测太阳运行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发现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为一年,每三十日为一个月,一年十二个月为一年。但这一循环周期不是整数,所以又用月亮圆缺为一个周期来计算日历月份,故一个回归年为十二个月零一天(354),一个朔望月为二十九天八小时四十四分二秒。为了弥补二者之间的矛盾,古人规定每隔三年加上七个闰月,这样就能做到每三年九十七个月正好是三百六十五天;于是农历就有了大小月的区别了。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的历法是多么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