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仔翅好吃吗?
个人口味不同,所以我的意见只能做参考。 我很爱吃面食(虽然是个南方人),所以对各种面条、米线等特别感兴趣。因此对“碗仔翅”也很关注。 以前在港台剧里看到有人吃这玩意儿,就觉得很神奇,后来才知道这是广东的特色美食之一,据说起源于广州和香港的茶楼里。
第一次吃是在北京,一个老乡带我去一家广东饭馆,跟我说这里的碗仔翅很好吃,我尝了之后果然感觉不错;第二次是今年初去香港,在新世纪广场的“满记甜品”里吃的,当时觉得比在北京吃的差了不少,不过也许是因为之前吃太好的缘故,所以这次吃仍然觉得很美味;第三次就是前不久在番禺的一家大排档里吃的,当时感觉跟在香港吃得差不多好... 由此大概可以得出结论:第一,碗仔翅确实很讲究食材,如果不新鲜的虾米做出来的味道肯定不好;第二,做这玩意的师傅功力是否深厚决定了最终的成败,从洗到泡到煲到焖,每一步都有讲究;第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口味,我所认识的很多非广东人对于碗仔翅的评价都不高,但我却独爱这一口。
所谓“碗仔翅”的“碗仔”,是香港俚语,指小孩用的“奶钵碗”,“碗仔翅”就是用小碗装的,仿象鲨鱼“鱼翅”烹制的食物。广东人喜欢吃“鱼翅”,认为“鱼翅”有补肾,补血,滋阴,润燥的功用,但“鱼翅”昂贵,贫苦百姓吃不起,于是便用猪皮,香菇,笋尖,瘦肉等普通食物仿制象鱼翅的汤羹,这种廉价的冒牌“鱼翅”汤被赋予了“碗仔翅”的名字。
广州民间流行“北有燕窝,南有鱼翅”的说法,可见鱼翅在大排场的宴席上非常重要,吃个鱼翅,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用鱼翅做的菜自然珍贵考究,什么全家福、蟹黄烩鱼翅、鸭汤鱼翅、高汤鱼翅、葱烧鱼翅、虫草炖鱼翅、翅汤羹等不一而足,有多种吃法。
鱼翅,顾名思义,当然是鱼的“翅膀”,但其实鱼翅是用鲨鱼和其他鲨鱼类的鳍加工而成。取自鱼尾的叫尾翅,取自背的叫背翅,取自鱼肚的叫肚翅。“鱼翅”并没有多少营养,只是味道鲜甜,口感滑溜,看起来十分珍贵而已。而且,鱼翅的制作是很费功夫的。从鲨鱼鳍上取下的“翅针”,要经2—3次浸、发,然后“套口”,再放进锅里煲几个小时,再“踩翅筋”,去除异味,然后才可以用来做汤。
当年香港的街头,常可见卖碗仔翅的小贩,或是推着小车,或是摆着地档,用一种铁丝框的盖子,一盖子一盖子地把热腾腾的碗仔翅端给顾客。一碗上乘的“碗仔翅”,碗面应该撒上芫荽丝和胡椒粉,看上去清清亮亮,食味鲜美香甜。如果,再在碗仔翅的上面,加上一个煎荷包蛋,那就堪称是“豪华套餐”了。
碗仔翅是用竹弓弯成的几个小铁锅同时加热,那几个小铁锅下面有煤或柴,当水烧开时,把浸发的猪肉皮、冬菇丝和笋丝放入,再加入上汤(上汤是用猪肉、火腿和鸡熬成的)和精盐,将青菜切丝垫在“奶钵”。碗底,倒入加热的各种配料,上面再加上少许芫菜丝和胡椒粉。一碗热气腾腾,鲜美可口的碗仔翅就做成了。如今,香港的茶楼酒家小食店,仍然供应“碗仔翅”,风味一如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