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明星吗?
谢邀 首先,要理解“为什么秋天气温下降而人气上升”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下气温和人气对温度的需求规律。 先说气压,气压本身不是一个太直观的感受度。所以用相对抽象的气压值来描述空气的温度感觉其实是有一点问题的。所以为了更准确的刻画人们对温度的主观感受,我们需要引入另一个概念——等价水温(Equivalent temperature)。 水在0℃时密度最大,1℃时密度减小1‰,100℃时密度减小1%,1000℃时密度减小1.125‰……所以,把1克的水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定义为1卡伦(Calorian),把1千克的水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为1千卡伦(KinCalorian)。这样,我们就把高温和低温都量化了。
举例说明,把一桶冷水(温度为10℃)提升1℃所需要的热量是一千卡伦;把一桶热水(温度为60℃)降低1℃所释放出的热量也是一千卡伦。换句话说,这桶水的温度上升或下降1℃所需要消耗的能量是一千卡伦。 每个人对温度的感知不一样,这是由于人体内部的恒温系统不能完全调节所致。比如说,有的人天生身体素质较好,代谢旺盛,对温度不太敏感的人,在同样的外界条件下,他的体感温度就比其他人要高一些。反之,对于身体虚弱、代谢低下的人,对温度就非常敏感,同样在外面走一圈,回家就觉得冷了。
人气的定义比较复杂,这里不作科普了。就是一定空间内的人群数(Q)与面积(A)及体积(V)的比值。 接下来就是主题,因为,当温度低于感知阈值的时候,人气会显著增加;而当温度高于感知阈值的时候,人气并不会像温度上升一样呈直线上升。也就是说,更高的温度并不一定能持续带来更高的人气。这是因为,气候条件不好并不影响人们外出(比如雨天),而不出门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温度低。也就是说,虽然低温能刺激人们外出,但是,人们并没有因为寒冷而出不去。
另外,温度降低引起的是人口总数减少,即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会阻止一部分人不出门。而这部分因为温度低而不出来的人,如果出来后,他们之前被冷冻的人数就会转化为消费人数。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气温下降->人口总数减少->消费人数下降->经济增长放缓是一个连锁反应。当然,最终总消费还是会因为气温降低而上升,只不过速度会远远小于温度每下降1℃带来的消费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