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球员数字怎么选?
先贴几张图,证明不是脑残粉 1964年的NBA只有8支球队,所以选择面非常少 (当年湖人没有从明尼苏达挖来贝勒,选了海斯) 50年代的NBA选将跟现在的联盟大不一样,除了看数据之外还要考虑很多其他因素。比如一支球队不可能同时拥有两名后卫,那么如果探花秀打后卫的话,那么一号位的人选就只剩下两名前锋或者中锋;同理,如果选中锋,那么一号位的人选就只能是后卫或前锋。
因为联盟在当时并不推崇外线投篮,所以一个高大的内线球员往往能同时拥有非常好的篮板和盖帽数据,而外线投篮不计算在得分以外的项目里,所以在联盟初期很多时候要看数据和印象分选将。 不过到了后来,特别是60年代中期以后,NBA的选将是越来越科学了。这得益于联盟各队对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以及外线投篮风气的弥漫,使得联盟的外线投射能力大幅增强。
这给篮球运动员带来了新的定位——得分手。因此在这个阶段选将的时候会更看重球员在外线的投射能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内线的篮板和防守不再重要,而是说在外线上拥有强大攻击火力的情况下,内线的攻击力也不再是决定一名球员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 在这个阶段,像杰里·韦斯特这样拥有强悍防守和出色中投的选手会很受联盟球队的喜爱。而且越到后期,像马刺这样的球队还会开发出一套用GDP拆散重防的套路,这使得外线投篮在联盟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现在呢,虽然联盟内外线的划分已经没有以前那么明显,但选择时还是会遵循一些规律。除了那些天生就不适合某位置的球员之外(比如身高太短的小个子控卫),大部分球员会选择自己的首字母所处的位置,因为这个字母代表着一个位置的最优选。如果一个球员的第一个字母不是这个位置的首选,那么一般会把他放到这个位置最不重要的位置上,也就是所谓的“弱侧”,比如保罗·皮尔斯就是这样的例子——他的首字母是P,而P是后卫的第一个字母,所以他一直打后卫,尽管他更适合打小前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