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银行结局是什么?

酆洪羽酆洪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影片的开头就是一场戏中戏,男女主角为了筹拍一部以刺杀希特勒为题的电影,专程来到巴黎郊区的一处乡村别墅寻找当年刺杀行动的亲历者。这位老人住在乡村小旅馆的一楼,二楼则被征用做拍摄场地,旅馆老板的女儿则在二楼做起了看护的工作。当拍摄组进驻旅馆之后,导演决定让旅馆老板客串一下门房的角色。这位老人,是法国一位著名的犹太作家,二战期间曾经被关押在波兰的纳粹集中营中,战后回到法国继续自己的写作事业。

影片的开头部分采用了黑白的镜头,当拍摄组正式开拍,故事进入主戏之后,画质立刻转为彩色,这不仅是与影片开头的戏中戏区别开来,同时也是将战后法国的和平年代与二战中的黑暗时期做了对比,希特勒曾经说过,要让欧洲只剩下德国人和波兰人,德国人全部是主人,波兰人全部都是奴隶,这句臭名昭著的狠话在当时造成了波兰境内惊人的民族大迁徙,无数波兰人逃离自己的家园,逃亡别国甚至海外。在这样的大形势下,波兰境内的犹太人就更没有立足之地,只能选择冒着战乱和饥荒逃往他国,法国由于自身的地理位置以及法国人民的反战和平的民族特性,接纳了相当一部分波兰移民,波兰人和犹太人一起,成为了纳粹德国法西斯主义的直接受害者,而他们在法国的移民生活也并不如意,处处受到排斥。影片中的波兰移民都居住在大城市的贫民窟中,被当地法国居民称为“巧克力”族群。

影片中的主角多米尼克,就是波兰移民的子女,他的父母从波兰逃难到法国,靠经营一个小咖啡吧支撑着贫困的生活,父亲在希特勒战败后回到波兰,再也没有回到法国和自己的孩子们相聚。多米尼克和他的姐姐从小在巴黎贫民区长大,他们对法国,是充满矛盾的,既满怀希望又处处碰壁,一方面深感法国人民的友好,另一方面却处处受制于“巧克力”这个带有侮辱性质的称号,影片中的多米尼克已经长大,他为了生计,做过餐馆的服务生,也做过小生意,姐姐在马戏团工作,两人过得紧紧巴巴。这样的家庭生活,让他对二战中的犹太作家阿列克西耶维奇心存不满,因为这个作家是波兰富人阶层,多米尼克对那些曾经在家中堆满黄金珠宝的波兰富人深怀嫉恨,他无法接受这个被希特勒剥夺自由的波兰作家享受着自己所渴求的富裕生活。

在影片的前半段,多米尼克对刺杀策划的进程一直心不在焉,他和旅馆老板的女儿产生了爱情。然而当法国导演在实际拍摄现场为这场刺杀失败而苦恼时,多米尼克开始动了心,因为他也从这个作家的口中得知,当时,希特勒身边的警卫都是东波兰人,他们同波兰犹太人有天然的民族夙仇,他越是听到这个作家当年刺杀希特勒的内幕细节,越是被这件事所吸引。

然而,当他知道这个作家家中的黄金珠宝现在依然保存在老家的家中时,多米尼克心中的仇恨又被点爆了。在刺杀希特勒的电影刚刚拍摄结束后,他偷偷混上了火车,跟着老人回到了波兰。但是,波兰人并不欢迎曾经远走法国的波兰人,当他和老人刚下火车,就被波兰警察带上了警车。波兰警察把多米尼克当做窃贼,审讯和折磨之后把他关进了牢房,多米尼克不得不在老作家的帮助下用波兰语和波兰警察做沟通。后来波兰警察释放了他,他终于踏上了通往作家老家的火车,在这里,他见到了老作家的儿子,这是个被纳粹德国统治所摧毁的家庭,这个儿子没有工作,依靠母亲干些零活度日。多米尼克在这家住了一段时间,他开始对这个家产生好感,和这个儿子也渐渐成为朋友。

当多米尼克和这个儿子在街边闲逛之时,老作家也从法国赶回来了,他特意从法国带回来两样礼物:一顶帽子和1万法郎,帽子给妻子,1万法郎给儿子。这一下,从法国带回来的梦想中的巨额财富引发了波兰小镇上的人对老作家家庭的觊觎。晚上,他家来了几个镇上的人,声称是警察,其实要对这个家庭实施暴力抢劫。多米尼克及时回家告诉了作家夫妇,他从房间出来拿武器的时候,作家的儿媳被歹徒所打,他跑过去救护,被歹徒重伤,躺在床上,作家从外地出差回来,看到家里的惨状和重病在床的多米尼克,心中惭愧。

影片的最后,作家儿子用自己手中的枪把多米尼克送上了前往巴黎的列车,并且把家中所有的金器都交给了他,老作家对多米尼克说,要到巴黎好好生活,别再回波兰了。火车开动了,波兰作家和儿子站在车外向法国挥手告别。火车进入法国国境的时候,铁轨撞击的声响回荡在波兰作家耳际,这是波兰铁路的铁轨,他回头最后一次望着波兰,终于踏上回归法国的征程。多米尼克的列车经过一片夜色笼罩的法国梧桐树林,突然,月光照亮了树林,一群群斑鸠飞上天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