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到底怎么保值?
先简单说一下,我的经历应该代表不了大部分人——我是在英国读的本科(UCL),研究生(LSE),然后回国在北京找了工作并落户北京,目前生活在北京。 就个人经验谈谈对“保”值的理解吧。其实“保”值的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理财规划问题。所谓“保”值,就是保证钱不再贬值或者尽量少贬值。那做到这一点的途径也就两条:
第一条是减少损失,也就是少花不必要的钱;
第二条是增加收益,想办法让手里的钱变多。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第一点都不成太大问题。因为我们只要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就可以达到目的了。但第二条就比较困难了,因为要想手里钱变多,要么你有一笔不少的钱,可以投资出去赚取更多的钱;要么是你在同类型的人群中收入水平相对较高,这样可以让你轻松负担得起更高消费水准的生活。但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显然没有那么多一笔不小的钱可以拿去投资的。这就使得第二条变得特别难。
但这并不意味着第二点就没法实现。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钱虽然不多,但胜在收入比较稳定。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发挥稳定收入的优势,把每月的收入都合理地利用起来,做到钱生钱、利滚利。比如我每个月的收入10000元人民币,一年就是12万,如果我把这12万元全部存入银行,每年定期存款的收益大概有4500元。虽然收入不高,但是胜在经济稳妥,完全可以覆盖我的生活开销。这样即使我的工资不上涨,只是维持现状,我的积蓄也会因为银行利率的上涨而不断增值。
当然,我这样做并不会真的让我未来的生活状态发生什么改变。毕竟生活中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意外需要花钱,尤其是现在疫情反复,谁都难以保障未来是否会遇到危机需要动用“积蓄”——如果这个时候我的“积蓄”不够,那我只能想办法去借钱或贷款来填补这个窟窿。那样的话,我就本末倒置了,为了明天的储蓄而牺牲今天的生活品质。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我认为最好的方法还是既保证今天的开支,也尽量让明天的储蓄增长。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让钱充分发挥作用,争取带来最大的收益。
至于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那就取决于每个人的开支需求和理财策略了。对我来说,由于我在国外受过高等教育,所以留学费用是比较大额的一笔开支。在我读本科和硕士期间,家里不仅没向我要过学费和生活费,反而陆续给我打了70多万元人民币。这不但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也让我没有太多经济上的压力能专心读书。不过读书期间我也没有大肆消费,而是把所有工资都攒下来。
等到我毕业后,由于找一份满意的工作并不容易,而且我本人也比较珍惜这个机会,所以也没有盲目消费,而是继续省吃俭用,将节省下来的钱用于投资和存钱。可能很多人会说我是穷光蛋,一点钱也不会花。但我认为正是由于我花对了钱,所以才赚到了钱。假如我大学读下来,不但没有存下钱,反而透支了家庭的力量,那才是真正的一无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