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技术成熟吗?
中国现在拥有自己完整的核聚变研究体系,从理论研究到工程实验都已经有很长的路走了。 1980年邓稼先主持建立中国第一棵高能加速器粒子谱仪,开始在实验室进行热核反应的研究。后来又在兰州建设了大型放射性的同位素分离装置,为日后中国的核聚变事业打下良好基础。
2006年中国在甘肃建成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T-10B,实现高温等离子体的稳定运行,并进行了电子束驱动等离子体加热、高压击穿等试验,获得了重要结果。2007年建成的EAST全超导实验堆是世界上最大、温度最高的托卡马克型核聚变装置。最近又成功实现了1.5亿度高温等离子体的稳定运行,创下世界首个固体火箭发动机磁约束聚变的加热功率、循环流量和运行压力三项纪录。
我国还在青海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大型的高海拔人造太阳工程——聚光太阳能发电系统(CSP)示范工程,预计每年发电量可达到3亿千瓦时,能够满足300万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这个“超级太阳能”工程利用太阳能发电,通过聚光聚焦,将太阳光聚集起来加热水池,产生高温水蒸气,推动汽轮机发电机组,是利用激光聚能原理建造的“人造太阳”项目,具有体积小、效率高、安全可靠等特点。
目前国际上聚变研究的三个方向都是朝着实现实用化目标发展的,它们分别是托卡马克,磁约束聚变,激光驱动聚变。而在中国这一切正在稳步向前发展! 作为有着近400万平方公里管辖土地的泱泱大国,我们不仅需要在陆地打造人造太阳,也需要在海洋探索新的可能性。近年来,我国的海洋核动力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随着《深海探测与资源开发》专项实施,我国深海探测和海下能源开发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太平洋海域成功完成高温气体电解质膜电池(HTGEM)海下发电试验,并在渤海海域建成我国第一座海水淡化示范厂。
另外再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由中核集团研制的全球首台分辨力最高紫外超分辨光刻装备宣布研制成功意味着什么?对我国芯片行业有何影响? 答主也是非常好奇这个问题,特意去咨询了一位光学器件行业相关的人士,他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 这个成果只是说能够在紫外超分辨光刻方面做到世界领先的水平,但是具体应用到什么程度,还要进一步观察。而且做这个研究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制造芯片,而是研究量子光学,解决衍射极限的问题,对于光子能量更好操控。这项技术在光学器件方面的应用还是有很大的限制的。虽然这个技术很尖端,但是真正用到商业芯片生产上还有很远,估计要等到三纳米制程以后了。毕竟现在的芯片制造方法是基于等离子激元成像概念,用超高精密的光子设备制造的。这个装备如果能发展到一定程度确实能够提供一些新思路,当然,如果发展到量产的程度,肯定对当前美国半导体行业形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