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政策有哪些?
2013年之前,国内对光伏行业的支持政策主要是“以奖代补”模式——即通过补贴形式支持光伏行业的发展,由于补贴力度过大、需求过于旺盛导致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价格暴涨(2011年初至2012年11月,多晶硅的价格涨幅超过500%),行业快速发展。在这种模式下,无论是新建项目还是续建项目都能获得补贴,企业利润率非常高。
2013年之后,国内采取的是“竞价上网”的模式——根据申报项目的发电量、上网电价等指标进行量化打分后确定补贴额度;同时,实行了配额制和领跑者计划,鼓励光伏企业提升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1. 《可再生能源条例》可称为“阳光能源立法”,从2006年起实施。该法将光伏发电列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了有关管理机构和职责,规定了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各项制度。
2. 财政部、科技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光伏太阳能发电增值税政策的公告》(2018年第15号),对纳税人销售自产的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生产的电力产品,免征增值税;对纳税人进口生物质能生产用的机器设备及其零配件,免征进口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
3. 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开展新能源电价补贴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建〔2014〕119号),决定在内蒙古、西藏、新疆3个自治区以及青海、四川、甘肃、宁夏4个省的部分地区开展光伏扶贫和太阳能热利用推广行动。
4. 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公布2017年新能源示范城市的通知》(发改办发展[2017]1831号),按照竞争性方式选拔出5个太阳能发电示范城市和5个风电示范城市,并公布了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