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属什么生肖?
“唐”字在古代指一种神灵之物,最初是祖先牌位的尊称,如《礼记·檀弓下》有“唐虞之世,尚宾明好”的话;后来也作“上帝”“皇天”的称呼,如《左传·僖公元年》有“晋侯围曹,复命卫侯出奔。季子使晋,晋人执诸泾伯,请以公命赐之死”,即晋国大夫把卫国公子季子和他的随从全部杀死后交给鲁国处理。这种神灵称为“唐”是很正常的。 但到了唐朝的时候,这个字的意思又发生了变化。因为唐朝皇帝李姓属于大姓,而唐又是帝号加上姓,就变成了“唐宗宋祖”之类的称呼了。至于其他的生肖,那都是上古传说中的动物,和唐朝没有什么关系(虽然这些动物中的一些可能在唐朝还确实存在);唯独朱雀这属南方鸟类的异类,在长安也很常见(见《开元天宝遗事》),所以,这位属朱雀的动物朋友就当之无愧地成了大唐皇帝的生肖了。
事实上,不仅中国如此,日本也不例外。日本第83代孝明天皇(1783-1840年在位)的阳历生日是5月2日,属金牛座;而阴历生日则是四月初五,按照中国的习惯,这天应该是白羊座。于是,日本人便将星象中的白羊座附会到这位皇帝身上。可见东西方的观念还是略有差别的——西方将最有名的帝王与十二宫里的星座挂上钩,而中国则最喜欢用本国的十二辰来给君主们定位。
生肖,又叫属相,中国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是中国十二地支中用十二动物与十二地支相配的十二个神。十二生肖包含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神兽与中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息息相关,十二生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十二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历代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除中国外,世界多国在春节这天发属相红包,以此来庆祝中国年,影响和传播中华生肖文化。那么,生肖中的属猪是从哪来的?
据传,当年玉皇大帝传旨,要给天下百兽排定生肖,限十二个时辰到天宫报到,凡是到的按先后次序排定。属猪的一听,乐了,“这还不好办,十二个时辰,比赶两天集的时间多,我明天清早慢慢去也不迟。”没有想到夜猫子赶集,半夜敲起了五更。属猪的一觉醒来,听不到鸡叫,心里在想,不会是玉帝不要我了吧。也难怪,它哪里知道,别的属像赶集一样都在争先恐后地去报到。
天已大亮,太阳已经高照,属猪的还在犯愁呢,一急之下撒开腿丫子就跑,边跑边喊“老兄,稍等,俺来迟了。”
别的属相闻声,一看是属猪的,乐开了怀,都说:“你呀,真凑巧,刚好是第十二位。”
属猪的说:“哎,别提了,让这天亮的太早给坑了。真够难为情。这十二个属像排队,一个一个往后挪,谁也碰不得。眼瞅着属马的前面就剩下一个空位了,它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怎么办好。只好跑上去央求属鸡的帮忙说:“老兄,抬抬脚,让我插个队,给小弟个面子,下回轮到您时,我定会让贤。”属鸡的说:“不是我不给你帮忙,实情是玉皇大帝发了御旨,一字排开,谁动这队就会遭雷劈。”没办法,属猪的站在远处望着急躁不安。
忽然从远处跑来一个小孩,手拿一条柳枝,对着马屁股就抽,属马的屁股被扎疼了,一蹦,把柳枝弹得老高。小孩子一看不行,就喊到:“猪,快跑,这马鞭可不打猪。”
属猪的连忙扑棱上前,顺势在属马的左边站住了。它一见,连声说;“小童大恩人,没你的马鞭,我插不上队,那不是误了玉帝旨意。”小童笑着说:“哪是我的功劳,是这马鞭之功。”属猪的连忙答谢到:“我一定到玉皇前帮你说说,请玉帝封你个大官。”小童笑着说:“你别谢我,快谢谢马鞭。它将来对你可是有用得很呢!”属猪的说:“对,对,我也一定到玉皇大帝那儿帮马鞭请功。”
大家都知道,十二生肖是玉皇大帝排定的,天神都不敢乱说乱做,谁敢到玉皇大帝那儿去胡说乱道。其实,小孩子和马鞭都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的。因为玉皇大帝传旨排定十二生肖,主要是管人。人们生在世上,有的为名,有的为利,有的是为了当官。猪生在世上,它为了什么呢是为吃,为睡。所以,玉皇大帝故意把猪排行在最后,给人世做个榜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