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哪里打乒乓球的人多?
建议题主去理工大学附近,因为理工大里面有个体育馆,里面有好几间羽毛球和乒乓球场地 ,而且理工大的学生都喜欢打球,每天下课时间(17:00~23:00)都会爆满。 当然,如果是周末的话,你可能需要在17点前达到体育馆,选好场地。 因为很多学生都有在业余时间打球的习惯,所以场地都比较好约,一般是四块场地包场(每块场地50元,可坐4-6人)或者一块场地包场(90元,可坐8-10人)。 至于器材,其实只要你有几个球友,一般馆里都会有空场地提供,所以器材可以不带;但是,如果是你一个人去的话,最好带一下,毕竟你是外地的,不太熟。
另外,武汉很多高校内都是有人才市场的,比如武大、华工、地质大学等,市场里面会有很多毕业生摆卖自己制作的毕业作品,很便宜,几块钱到一个学期。 这些艺术品既体现了学生的创造力,也让你以后回想起大学生活时有了念想~
在众多健身内容中,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也是不少武汉市民喜爱的健身运动,但在武汉市城区,相对其他健身设施而言,乒乓球台的分布则有短缺,一些市民想打乒乓球也难。
日前家住徐东的吴先生致电楚天都市报记者,反映徐东附近的乒乓球台太少,无法满足需求。吴先生说,他是一名乒乓球爱好者,此前喜欢到学校或写字楼的公共区域进行锻炼。但近来徐东片区的新学校和写字楼相继落成,他原本可以免费使用的乒乓球台都成了“私人领地”,难以再免费使用。“其实徐东附近的乒乓球台并不少,但免费且能正常使用的好找点儿”。
楚天都市报记者在吴先生的带领下,找到了一家免费对外开放的乒乓球台。记者看到,位于沙湾路的沙湾公园里配有4个人工草坪的乒乓球台及看台,有四对市民正在打乒乓球。而紧挨公园的徐东大街,一家名为“汉马”的运动品牌店门外,也配有3张蓝色塑胶质地乒乓球台,有两队市民正在一决胜负。
楚天都市报记者继续在中北路、和平大道、徐东大街沿途走访看到,徐东片区共有18个小区,5个公园,2所中学,2所小学,3家培训机构和3家运动品牌店等场所配有乒乓球台,共有乒乓球台62张,可同时满足124人在该区域进行运动,基本满足片区居民需求。
而位于二环线以内,配套设施较为陈旧的老城区汉口一元路片区,人口密度远高于徐东片区,但该片区仅有29张乒乓球台,且集中在2个公园和4家运动品牌店门外及3处住宅小区的外街商铺门口,居民活动空间较为局限。“一元路片区的乒乓球台配比,无法满足该区域内常住人口的锻炼需求”。
家住一元路附近的陈女士说,平时只能与球友们相约到中山公园的乒乓球台免费打乒乓球,但该处只配有10张台子,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前往这里活动的居民较多,只能“排队等球台”。
武汉市政三环线内2186个社区共有1423个社区配套有乒乓球台,平均每个社区配置约1张乒乓球台。而三环线外2159个社区,只有1352个社区配建了乒乓球台,平均每个社区不足1张。三环线以内,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和汉阳区等中心城区的社区较三环线外社区内乒乓球台的配置率要高。
三环线外,新城区江夏区、东西湖区社区内的乒乓球台配建最多,平均配建率分别为1.49张、1.46张。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江岸区的球场数量最多,其次是硚口区。在人均乒乓球台方面,硚口区最多,该区共有2028张乒乓球台,常住人口为104.3万,为每万人配备19.44张台。江岸区和东西湖区的配备量也较多,每万人配备的乒乓球台均超过15张。“一般而言,一个乒乓球台可以满足2到3人运动需求”。
“居民在社区附近的学校等单位打乒乓球,虽然有时会收取费用,但可以理解,因为这些单位不是完全公益性质的组织,应该按照市场规律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