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狗局是谁?
谢邀! 其实这个标题有点误,因为“乒乒”不是人名也不是团名…… 这是央视五频道在报道乒乓球比赛时爱用的一种表述方式,比如这样的—— 或者这样的—— 或者这样的—— “乒乒乓”的提法最早出现在男队世乒赛团体赛前,当时央视就特别喜欢用这样的表达来描述中国队和外国强队的比赛。 而女队参赛的时候则多用“乒乒”这个词来形容中国选手,比如王楠和张怡宁的比赛。 所以这是一种表示比赛的电视用语,可能最初是某位解说员想出来的,然后被官方采用(或官方认可)了。
关于这个问题我特意咨询了我一个在央视供职的朋友,他告诉我这种提法的来源是这样的—— 据说,当初刘国梁率领中国队参加上海世乒赛团战时,央视为了准备这场关注度高的比赛,特地请来前国手丁松来做解说嘉宾。 不过,让央视工作人员颇感意外的是,丁松并不喜欢使用专业术语来说球,反而喜欢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比喻来解说赛事。 比如当时中国队对阵西班牙队(注:世乒赛男团半决赛中国的对手是德国队),丁松一开口就说——“现在呢,我们的阵容要比他们高、比他们大……”
后来,随着比赛的进行,丁松的解说词越发“奇葩”—— 当中国队以3比0战胜西班牙队晋级决赛后,丁松解说到——“今天这场比赛打下来呢,我觉得中国队像老虎一样,西班牙队是兔子,而中国队是打猎的。” 而到了女团决赛时刻,当观众以为丁松会再次出人意料地用生活场景类比的时候,他却颇为正经地分析起了战术——“刚才刘斐发球,张怡宁接发球,这可以说是当前世界上女队的最新技术发展动向……”
当然,最后他还是回到自己习惯的语言模式上——“所以呢,最后我给这个球的评价是:险胜,奇迹般的胜利。我相信大家看这个球一定是紧张得手心冒汗,心脏快要跳出嗓子眼儿。” 于是,“乒乒”就这样的流传了下来,并成为央视独家所有(其他人没法用)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