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投资非周期股票?
如何定义“非周期性”,这是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 通常来说,我们讨论的周期性主要指商品或资产价格有涨有跌,在理论上分为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经济周期的循环往复带来了商业周期的此起彼伏,进而导致企业利润的周期波动。 然而这不代表着其他类型的资产就没有了周期性。比如房地产,虽然与宏观经济相关性较低,但却有着自身的周期规律(如租赁房产用于办公或者住用的周期、新建房屋从开工到销售使用的周期内);又或是黄金,虽说是“规避风险”的工具,但在特定时期同样会表现出强烈的价格走势。这类资产尽管不具有宏观经济的典型特征,却不能完全撇除周期属性。只不过相对而言其变动受制于更多元化的因素,或者说驱动因素更为分散,不易被单一力量所主导。所以这类资产表现出的周期性更加平滑,波幅相对更小。但也正是这种驱动因素的多重性造成了此类资产的结构性特征,即在某一段时期内与其基本面脱节,而一旦基本面向好或恶化,往往会有剧烈的反应。这就给交易策略的制定带来了便利条件——可以有机会价差套利,也可以被动持有并享受估值修复带来的收益。
当然,对于非周期性的界定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主要还是取决于研究对象本身的性质及其驱动因素。但从金融市场的普遍情况去看,大致可以将金融产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预期驱动的,一类是价值驱动。前者更多地反映投资者的心理,后者更倾向于基本面的变化。前者的典型代表是股票,后者的代表则是债券。当然,这两大类并不是对立的,很多资产同时兼具这两种属性的部分,只是偏向于孰多孰少的问题而已。我们其实也可以把问题转化一下,研究哪些因素决定了某种资产属于预期的或是价值的这一类别。
以股市为例,一般来说估值水平和市场信心两个维度就可以基本上将股市划分为四类:低估、合理、高估以及泡沫。处于第一类的低估和第四类的泡沫所代表的是预期驱动的情况。第二类和第三类则属于价值驱动,区别在于第二类是典型的估值修复,而第三类是估值上行乏力后的补涨。从这个角度看,大多数的非周期品种都可以找到其基本面的原因进行解释,只不过可能没那么容易测度罢了。